四下品社《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教学设计狮岭学校许敏《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是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一个部分。本单元突出了民族团结、共创文明,由“56个民族是一家”、“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之乡——云南”三部分组成。以“民族长廊”为编写主线,旨在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这部分内容对于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师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需要教师课前有充分的学习和感悟,介于本人在云南旅游时有心收集了一些资料,对云南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所以选择了这个内容。这一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自己介绍它被称为少数民族之乡的原因,“智力冲浪”活动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建筑、节日特点以及云南民族的风情,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教学目标:1、通过对云南地理位置的了解,知道为什么云南被称为是少数民族之乡。2、了解少数民族的建筑,以及节日风俗。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民族特征的缩影。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它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3、通过搜集资料、猜一猜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方面的情况,进一步锻炼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1、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2、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明需要保护和发扬。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里?同学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呀!猜一猜,这里说的是哪里?四季服装同穿戴,蚂蚱能做下酒菜,老太太爬山比猴快,新鞋后面补一块,娃娃全由男人带,四个竹鼠一麻袋这都说了那里的哪些特点?说的是哪个地方?(云南)这说的是“云南十八怪”里的其中六怪。3、同学们,我们班有谁去过云南旅游吗?还记得你都去过哪里吗,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美丽的云南。)【设计意图:课前,从大家都喜爱的“旅游”这一话题入手,吸引大家兴趣,积极地参与到第二个内容上来,这“云南十八怪”中六怪,正是云南特色中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趣的六怪,这一内容的呈现,激发了大家想去了解云南的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教学过程:看地图,找云南1、找一找方位:师:在我们中国的版图上,云南在哪个方位?请学生上台点。(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出示云南版图)这就是云南省的版图,“云南”又称为“彩云之南”,简称“滇”。大家想不想去欣赏一下云南的秀丽风光?好,把眼睛睁大了!(出示图片配乐)(课件配上云南特有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作背景音乐,随机出示云南的美景图。)欣赏了美丽的云南,你感受到了什么?云南的风景非常美,其实它的音乐也很美。刚才看图片时的背景音乐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就是用云南一种特有的乐器吹奏的,知道叫什么吗?(看图片)看着不起眼,但有一个雅称:叫东方萨克斯,用它吹奏的乐曲,都非常委婉动听,它可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2、提示课题:说到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那云南呢?(51个,课件出示数据,点击之后,云南省特有的民族变
少数民族之乡——云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