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份在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要求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格局,协同发展,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属于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分成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总体规划、交通和环保领域的专业规划。在顶层设计力量的推动下,历经30多年的京津冀一体化统筹规划终于明朗起来,并驶入“快车道”。在今后数年里都将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深入了解京津冀一体化无疑也将成为公务员备考的重点,专家在此针对这个热点进行全方位解读。一、京津冀一体化历史沿革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1982年公布的《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进行了首都圈规划,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区域协作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会,意在解决地区间的物资调剂,指导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往后的10年时间里,首都圈发展并没有实质性合作。直到2004年11月,发改委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采取2+8模式,京津加河北8城。2005年1月国务院通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基本形成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此后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交通层面上,直到2011年3月“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家战略。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报告中。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到“京津冀都市圈”,终于升级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京津冀一体化”,确定区域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融合等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三省市政府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二、京津冀一体化要点解读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将由一个总规划、一个交通规划和一个环保规划组成,目前已进入最后的修改阶段,即将上报国务院,获批后对外公布。考生应关注这一规划的颁布。从发改委披露信息来看,重点规划为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区域合作发展机制等七大方面,具体影响包括:,周边区县公路与高速路都有对接口。相邻城市形成1小时到2小时的交通圈。、承德、秦皇岛的生态优势和滨海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改善京津冀空气质量。,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向周边城市分散500万人口。、燕郊区域、廊坊区域、保定区域,天津的武清、滨海等区域。三、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京津冀一体化的重点在于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坚持以业控人的思路。随着非核心产业的转移,人口、交通等相关问题也得到解决。中央给出的要求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明确要把非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发展尽可能地压缩和疏解到周边,这需要北京、河北、天津三省市联合做规划,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疏解到周边,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永清台湾工业新城管委会
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京津冀一体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