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党委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根据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局党委班子在深入学习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明确改进方向,细化改进措施,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一、党的十
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
近年来,农业局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全局,在正确审视发展大势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推动全市农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按照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入手,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狠抓农民培训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全面提高服务“三农”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八五”第一批商品粮、“九五”第一批商品油料基地县;山东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山东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十六大以来,在全市农业工作中,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本着
“区域调特、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原则,围绕粮油、水果、中药材、蔬菜等四大支柱产业,抓龙头,建基地,送科技,搞服务,积极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山东鹏程、文泰食品等11家企业跻身于威海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行列。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共有66家,年销售收入达30多亿元。先后成立了**市西洋参、果品、蔬菜、草莓等一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241家,各类会员达到三千多人。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8万亩,4个基地和52个产品获得了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通过实施‘四个一’农民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民绿色证书教育工程”,免费为农民送去了价值10万多元的各类农业书籍,并运用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重点围绕家政服务、绣品加工、会计培训、中药材栽培技术等内容,对农村劳动力集中开展培训,目前已转移农民8099名。通过举办科技“三下乡”、媒体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农业技术骨干深入基层,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户需求,对农民进行培训,,4万多农户掌握了至少一门以上的实用致富技术。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3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45项,进行各类试验示范1000多项,发表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论文40余篇。
(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成立了
“农业损害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农业综合执法办公室和种子管理站,积极实施“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加大了对涉农案件的立案、处理工作。通过不定期抽查、接受群众举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年均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对全市426个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二是积极推广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全市所有的镇(办)都实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运行情况良好,年可节约财政资金300万元。**的做法得到了张高丽、省长韩寓群的高度评价。三是加强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全市90%以上的农村经济承包合同达到了内容、条款齐全,不存在纠纷隐患,合乎规定。四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全面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精神,狠抓了“农民负担预决算制度”、“农民负担卡”发放、全面停收公益金、三年内停收特产税等政策的实施,坚决将我市农民负担控制在较低水平。五是全面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东省实施办法》,配合有关部门,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近百起,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四)坚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土地资源与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市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一是“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共建成“四位一体”生态大棚62处,池总容量500立方米,年增经济效益30多万元。该项目获得“威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二是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项目。先后在汪疃、宋村等 8个乡镇建沼气池83处,总容量670立方米,年增经济效益15万多元。三是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及沼气工就业准入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建池质量。户用沼气池严格按照
“一池两改”(改厨、改厕)或“一池三改”(改厨、改厕、
农业局党委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