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人影事业调研措施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要求,人影办紧密结合我省人影实际,拟定了调研工作计划,确立了调研重点内容,明确了调研目的。通过问卷、座谈、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展开了工作调研,摸清了全省人影工作现状和人影服务的新需求,查找了制约人影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人影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
、我省人影工作概况
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关怀下,我省人影工作自恢复开展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抗旱减灾、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扬。
(一)人影工作体系不断健全
我省自1987年、1989年恢复开展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和飞机人工增雨工作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1989年3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省人民政府人工降雨办公室”(2004年5月更名为“**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气象局领导;1990年3月,成立**省人工降雨领导小组,历届分管农业副省长担任组长。各市、县也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参与、气象主管机构归口管理的人影组织管理体制。200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05]22号文件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通知》;2004年12月,省发改委和省气象局联合印发了《**省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5
—2010)》,各市也相继制定了当地的人影发展规划,为推动我省人影工作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截止到2008年11月,全省17个市、104个县(市、区)共计121个作业单位开展了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拥有“三七”高炮550门、火箭发射装置224部;全省从事人影管理和作业指挥的人员435名,高炮、火箭作业操作人员2502名。省人影办每年春秋季分别租用部队、民航飞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飞机增雨作业。人影作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二)人影作业服务成效显著
经统计,1987年3月至2008年11月,、,,,,。1989年3月至2008年10月,省人影办共组织飞机增雨作业352架次,,,。其中,,;飞机增雨作业15架次,。人影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减少了雹灾损失,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近几年,我省除进行增雨抗旱、防雹减灾季节性作业外,各地还围绕烟叶种植、农业增产、城市供水、突发森林火灾、大型社会活动保障等人影服务需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延长作业季节,适时开展了增雪、消雨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在济南南部山区实施的
“增雨保泉”火箭增雨作业,为保障泉水连续喷涌发挥了独特作用;省人影办还参加了2007年上海特奥会、2008年青岛奥帆赛开(闭)幕式飞机人工消(减)雨试验。
(三)现代化建设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全省新建的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中尺度气象观测站、雷电监测系统和移动车载雷达等针对云降水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立体监测,为人影作业决策提供观测依据。全省建立了由宽带通信网、视频监控、高频电话、无线通信组成的人工增雨防雹通信网。淘汰了一批老旧高炮,增加了大批新型火箭发射装备,大大提高了地面机动作业能力。增雨飞机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空-地通讯系统,配备了温度、湿度探测仪,引进了先进的机载焰条播撒和焰弹发射装置;连续租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粒子测量系统(pms)开展飞机探测,飞机增雨作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研制开发了飞机人工增雨综合业务技术系统,推广应用了地面人影业务技术系统,增雨防雹作业决策指挥流程更加科学。针对人工增雨、防雹中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多项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先后完成了科技部、省科技厅、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等部门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了。
(四)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加强
根据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省人影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下发了《**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资格证管理办法》、《**省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上岗证管理办法》、《**省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省
[1] [2] 人工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人影事业调研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