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第五讲古代印度文学[识记]种姓制度、吠陀文献、《佛本生经》、《五卷书》[了解]1、种姓制度对印度人的社会生活构成了怎样的影响?2、古代印度文学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有哪些?3、《舞论》中戏剧美学思想有哪些?[掌握]1、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怎样的?2、罗摩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3、悉多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象?古代印度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因分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故又称“五印度”、“五天竺”。一、古代印度文明印度:中》等称之为“身毒”、“天竺”、“贤豆”等。唐代玄奘起改称“印度”,美好明亮之意。印度河流域文明由达罗毗荼人创造,突然终止的原因,众说不一。约BC2000,原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雅利安人,一支进入印度。文化背景印度河流域文明由达罗毗荼人创造。公元前3000年开始,BC2500¡ª¡ªBC1700。农业文化和城市文化。古代印度西北部的摩汉卓达罗和哈拉巴两个地方(现均属巴基斯坦)。——印度雅利安人约BC2000——印度河、恒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肥沃土地,适宜农耕。恒河,圣河,¡°母亲之河¡±阿育王(约前273—前232)月护王的孙子孔雀王朝最伟大的人物,被史学家认为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当政者之一。尚佛:达摩的征服乃真正的征服。阿育王的石柱二、古代印度文学概述三个时期:1、吠陀时期文学(公元前15世纪——前5世纪)2、史诗时期文学(公元前5世纪——公元后3、4世纪)3、古典时期文学(公元前后——12世纪)。1、吠陀时代(前2000—前6世纪)农业文明与游牧文化共同开创了印度文化史上的吠陀时代。吠陀文化为雅利安人与土著的达罗毗荼人共同创造。吠陀,意思是知识、学问、后转化为智慧、教义、经典之意。“吠陀文学”是指吠陀文献中有文学成分,主要有颂诗、神话、咒语诗、传说等。贝叶写成的吠陀经贝叶棕狭义的吠陀文学指《吠陀本集》(简称《吠陀》),即“四吠陀”,包括《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四部。《吠陀本集》是吠陀教的圣经。广义的吠陀文学除了《吠陀本集》外,还包括《梵书》(15部)、《森林书》(8种)、《奥义书》(200多种)。吠陀文献:阐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基本为散文作品)加之四大本集(总体为韵文作品),组成“吠陀文献”。吠陀语《吠陀本集》大都使用诗体,所使用的语言叫“吠陀语”,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之一,从左到右横写,属于印欧语系,是印度的“雅语”,有如中国的“文言文”,也是印度古典梵语的前身。《梨俱吠陀》最早,最有价值。“梨俱”-----诗节,意为赞颂吠陀,核心部分是颂神赞歌。约有二、三十首是直接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情况的。如一首婚歌,举出一个好妻子的条件是:没有坏的心眼,别伤害你丈夫,善待牲畜,和蔼,精力充沛;生育英雄,敬神,在快乐中生活;给我们的飞禽走兽带来幸福。古印度的诗歌《蛙》是古代的现代派和象征主义者的代表作青蛙现在说话了, 说出雨季所激发的语言。真像带着牛犊的母牛叫声, 青蛙的鸣声一片闹嚷嚷。 一对蛙一个揪住另一个, 他们在大雨滂沱中欢乐无边。一个模仿着另一个的声音, 好象学生学习老师的经文。他们的诵经声连成了一片, 像雄辩家在水上滔滔辩论。颂神赞歌《原人歌》原人用身上的不同器官分解成不同的四种人,成为日后婆罗门教四个种姓划分的最古老的依据。印度的四个种姓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创造。《原人歌》中关于原人的赞歌原人之神,微妙现身,千头千眼,又具千足;包摄大地,上下四维;巍然站立,十指以外。唯此原人,是诸一切,既属过去,亦为未来;唯此原人,不死之主,享受牺牲,升华物外。《梨俱吠陀》中的《原人歌》第十二颂“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长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出首陀罗。”13. 彼之胸脯,生成月亮; 彼之眼睛,显出太阳; 彼之眼睛,雷神火天; 气息呼出,伐尤风神。 14. 脐生空界,头现天界, 足生地界,再生方位, 如是构成,此一世界。较后时期辑成的《梨俱吠陀》特别是《梵书》、《奥义书》吠陀万神殿中的一些神祗开始成为婆罗门教的主神,从而出现了“三神一体”:梵天(创造神)、毗湿奴(护持神)湿婆(破坏神)。大梵天王印度有个创造神叫梵天印度人相信我身处的世界是梵天的一场梦如果梵天一醒这个世界所有的事包括你和我都会消失因为我们全部
古代印度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