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羆自然地理螂一、位置莂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螈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螅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袂二、面积、地形螃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薀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螇三、主要山脉、河流羂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衿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乡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19个县的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沿途有偏关河、县川河、朱家川河、岚猗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昕水河、鄂水河、汾河、涑水河、沁河、丹河等支流源源注入。羈四、气候特征薆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4℃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北部和中部山地,年平均温度一般在5°——7℃之间,五台山最低,仅—4℃。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南北温差较大。肂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南北温差小于冬季。芀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雁北地区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蚀历史沿革莅一、省名由来莆山西以地处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故又别称“三晋”。蚁二、悠久历史膈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地带,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和中国古代文明、灿烂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莈早在10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衍,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这有广泛分布在晋南汾河、浍河、涑水河流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作为见证。到四五千年前,山西又成为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曾把山西这一带作为他带领黄河流域人民战天斗地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在山西建都立业。尧都平阳,在今临汾一带;舜都蒲坂,在今永济一带;禹都安邑,在今夏县一带。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就在今晋南、豫西一带。商代,山西是其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市)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由于山西是唐高祖李渊创建帝业的发祥地,所以李家父子不仅根据这一点立国号为“唐”,而且还一直把山西作为唐朝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时期,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者,才都能凭借雄踞山西而登上皇位(详细情况情看《唐末五代的山西》)。宋代,山西进一步繁荣。辽金时期,山西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共称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元代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使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
山西省省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