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红水河酒泉城南的红水河是条古老的河流,早在《尚书》中就有记载:“万水皆清,而黑水独黑。肃城又有所谓红水者,是又异于诸水。”河水发源于祁连山谷,是泉水和雪水的融合流。下游与酒泉讨赖河、张掖黑河汇合。河长50多公里,宽约15公里。肃州区西洞、东洞、上坝、总寨、铧尖等乡镇均用此河水。它的名称一度产生过争议,一曰“红水河”,一曰“洪水河”。从史书记载看,应为红水河,《重修肃州新志》载:“红水坝,城南二十五里。水由南山发源,夏流冬涸,山中有红土,山水经其地,色变红,遂名红水。”从地质资料看,祁连山脉在形成过程中由于铁元素的作用出现了一个红色带状层,有红砂,也有红色黏土,民间俗称“红乱山”,此处的河道又叫“祁连丹霞”。红水河有六大古代奇观: 玉石房子红水河上游的祁连山深处,有一座巨大的玉石山,山上有古人开采玉石留下的遗迹,有挖下的玉石大坑,也有挖成的20平方米左右的玉石房子。从凿取的痕迹看,玉石是整方块被凿取下来的,可见古人破石技艺之高超。房子深沉坚固、晶莹剔透、满室氤氲,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房子。此处车辆无法到达,所以古人用牛、羊等往山外驮运玉石。《重修肃州新志》云:“玉石,一名噶巴石。出红水坝河内,乃石之似玉者,有菜色,有白色,深碧浅绿,俱可琢器,治之者,取山丹回回砂磨之。”祁连玉的独特和贵重之处在于它是彩色的,同一块石头上有好多种颜色,色彩纷呈,绚丽多姿,一派大雅之美,这是其他玉石无法比拟的,堪称国宝级奇石。地下通道红水河流域有一条1000多米长的地下通道,从涧底通至沟后水源,奇险古怪,胜似鬼工,据说是早期羌族人游牧居住生活的遗迹。考古人员曾进去过一次,发现了金纽扣、干枯完整的老鹰、满身长头的黄的绿的青蛙、酷似小孩兵马俑一样排列的“人眼”(太岁),考古人员险些送命,好在抢救及时,如今再无人敢进去探秘。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祁连山各山口均居住着羌族部落,红水河口也不例外。羌族为中国古代五大民族之一,有语言无文字,喜欢金银佩饰,善吹笛箫。他们以战死为荣,死后火葬,将死者焚烧成灰烬装进陶罐,平地掩埋,所以河西地区地下多出土陶罐。当时红水河上游羌、汉因争夺草场矛盾激化,羌族不让汉族人进山,汉族不让羌族人出山。羌族人为了生存,为获取粮食、蔬菜,躲避汉族人掠杀而开凿了这条地下通道。山涧瀑流山涧水流从悬崖倾泻而下,晶莹透亮,还有古人用石头垒筑的拦水坝,形成巨大的水面,非常壮观。水边有被人踩出的坚硬的屏障,可能是古人捕鱼或上船的地方。如今,这里仍是建设水上游乐项目的理想之地,在此游乐,既可尽情欣赏祁连雪景、丹霞风貌,又可避暑纳凉。由此让人不由推断,这里崖壁洞窟壁画绘制的有灵性的三青鸟、美丽动人的九色鹿、威猛无比的祁连虎,可能曾经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过。野谷寺庙肃州区西洞镇新地村有条戈壁砾石路直抵河谷,河道天然生成,粗犷空灵。西侧有片耕地和野白杨林,夏秋绿树掩映,雀飞鸟鸣,胜似世外桃源。西崖壁上有座寺庙,共有两个洞窟,窟内塑像和壁画保存完整,色彩也十分鲜艳,主要为山川之神。窟门用锁锁着,平时来人无法进入。窟外一面侧墙上绘着身材高大的白衣仙女从宝瓶里倒水浇灌庄稼,另一面绘有龙、虎等威猛神物。此庙俗称“红水坝龙王庙”,为明代肃州千户杨翥督修,康熙二十年重修。因建在无人居住的深山野谷中,知者甚少,来者更无,所以不论在战乱年代还是“文革”期间,都没有遭到破坏,成为肃州境内至今保存时间最
酒泉红水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