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眼中的数学导学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农村中学到县城中学的最大转变就是告诉我要充分提高课堂效果,真切体会到向45分外要效率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呢?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全体老师开展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架势去摸索、探究。到底什么是适合我们的导学案。什么是导学案?在我眼里我认为导学案应该是导与学的有效结合。它既不是教师的教案,又不是学生的学案,它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结合。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效益最大化。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时候,导学案应运而生。预习导学对于导学案是课前先发还是课上发,我觉得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不要对待。对于我所在的班级,因为一开始就有很好的预习习惯,所以我所在的班级导学案一般都是在课上发。对于预习导学里的知识不能太难,要体现层次,要和这节课有很好的衔接效果。然后题量不能太大。每一题都需要精挑细选。根据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置的,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游戏公平吗》为例,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案例:《游戏公平吗》一、相信你最棒!1、口袋里有大小不同的10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这是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2、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偶数点朝上是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6朝上是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是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4、()一个不透明的布袋装有4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2个红球,一个白球,一个黑球搅匀后从布袋里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在这个环节我有旧知识的的运用,第1题就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第2题又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稍微需要动一点脑筋。这是对上一节课知识的一个复习与过渡。第3题让学生明确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第4题是让学生体验中考、感受中考。这样的一个设计不仅有层次上的体现、知识的过渡,更生要的是在体验中考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到中考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难。例题精析在这一个环节,对于例题的讲解我是这样理解的。(1)例题要能揭示解题规律(2)例题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例题往往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3)既要知识覆盖面大,又要能突出教材的重点。每道例题一定要经历自主探究、组内讨论、课堂展示三个阶段,自主探究在预习课上完成,组内讨论和课堂展示可以留到展示课上完成。还是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游戏公平吗》为例,我是这样进行如下设计的。案例:《游戏公平吗》二、我们一起来动动手1、掷硬币的游戏公平吗?我们来做做实验(1)分小组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试验总次数20正面朝上的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正面朝上的频率(正面朝上的次数/试验总次数)反面朝上的频率(反面朝上的次数/试验总次数)(2)看一看、历史上的科学家们做的实验(3)比一比、你能发现什么呢?(4)说一说、为什么你认为这样的办法对双方都公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噢!、(5)我们来看看小丽的办法!你来说说这样公平吗?为什么?(6)他们都会,你会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这是一个实验的教学,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实验、交流讨论、并记录和填写上面的报告。对于上面的每个问题都有坡度、层层逼近。在这个环节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大胆的尝试,细心的证明。可以充分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报

我眼中的数学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