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心得
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国税事业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国税工作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应在三个方面作文章。
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收入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源,管理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体现,也是税收发展的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坚持经济到税收的原则,强化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调节作用,有效地实现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是税收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的根本性任务,也是科学的发展观在税收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税收收入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今后一段时期,每年的税收总量要求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这种“量”的增长必须以“质”的提高为前提,实现税收增长量与质的有机统一。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努力提高收入质量。应收尽收,主要是针对一些地方执法过于宽松,故意“放水养鱼”等行为而言的;收“过头税”,则是针对一些地方执法苛刻,“寅吃卯粮”,纳税人法外负担加重等情况而言的。“收过头税”和不“应收尽收”,都有悖于依法治税原则,其后果除极大地损害税务机关执法的权威性和执法形象之外,势必会更严重地冲击正常的税收秩序,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造成极大的破坏。当然,所讲的应收尽收,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征收,绝不能“竭泽而渔”,侵蚀税基,阻碍经济发展。我们既要切实加强本地区税源监控,防止出现经济增长而税收不增收的现象,确保经济增长有效转化为税收增长,提高经济的税收含量,实现税收增幅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同时,也要不断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始终着眼于税源培植和建设,充分发挥税收的功能和作用,强化税收对经济的服务调控力度,实现经济与税收二者间的良性循环与长足发展。
二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人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进步的速度。税收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国税事业全面、持续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要始终牢记真正的政绩是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政绩;真正的政绩是没有水分的政绩;真正的政绩是树在职工的心坎上的;真正的政绩要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多办难事,把老百姓满不满意作为标尺。真正的政绩是没有后遗症的,是利于事业长远发展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当前,作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工作中切记主观臆断,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真正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情,当老实官;要把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作为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切实摆正领导者与群众的关系,要把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作为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倾听呼声,时刻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依*群众智慧,做出群众欢迎的政绩。不制造个人政绩,不围绕个人升迁急于出政绩,要团结所有同志一道工作,把心拧在一起,把劲用在一处,依*集体力量,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要勤于总结思考工作,善于找差距,找工作突破口,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按照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总要求,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队伍,是国税事业兴旺发达的组织保证。具体工作中,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思路,应突出“三抓”:一抓领导干部的素质提高。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当前要尽快提升领导干部对税收征管、政策业务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领导干部,仅有为民造福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提高为民造福的素质和能力,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办事,而且要会办事、办成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就必须努力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从而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当然最终的目标要锁定在“干成事”上。只有这样,政令才会畅通,职工的学习工作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二抓人才兴税战略实施。当前要切实抓好
“干部能力教育培训工程”,有效促进岗位练兵等活动的开展,注重职工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在征管稽查、计算机、法律、外语等方面培养出一大批“能手”,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抓优质服务
科学发展观心得.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