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民防知识竞赛训练题.docx民防知识竞赛训练题一、判断题1、、防空警报,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使广大人民群众事先有所准备并统一采取防范行动而实施的音响警报信号。( ) 、防空警报信号可以利用无线电、有线电、运动通信、固定警报器、移动警报器和简易通信等手段传递。( ) 、我国的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 、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居民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民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 ) 5、空袭警报是在空袭行动即将或已开始时施放,告知居民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经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 ) 、解除警报信号是敌人一次袭击过后或敌人空袭危险消失时发出的信号;解除警报信号是连续鸣放3分钟。( ) 、发现敌人空袭迹象时发出的警报叫预先警报;预先警报鸣放要求是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鸣放时间为3分钟。( ) 、第十六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是2016年9月18日。( ) 、防空疏散通常分为早期疏散,中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 ) 、为保卫国家领土和重要目标安全所采取的防空行动,统称国土防空。( ) 、人民防空专业队是根据防空袭斗争的需要,按专业组成担负人民防空勤务的组织。( ) 、防空管制有治安管制、交通管制、灯火管制、无线电管制、新闻管制、音响管制和戒严等。( ) 、平时指国家或地区无战争但有战争威胁的时期。( ) 、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居民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民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 ) 、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 、除核武器攻击外,核泄露也能造成放射性沾染。( ) 、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 、冲击波可通过对人体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破坏作用。( ) 、临战期是指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结束之前的时期。( )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式武器。( ) 、沙林属于神经性类型军用毒剂。( ) 、民防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 A )、“国际民防组织”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是在战时实行人道救助工作,并是于1931年正式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国际性非政府民防组织。( ) 、。( ) 、中国人民防空标志,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自20RR年5月1日起启用。( ) 、“CCAD”是英文ChineseCivilAirDefense的缩写。( ) 、我战结合。( ) 、人民防空提出的“三防”是指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疏散是保存有生力量,提高战争潜力和减少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的重要措施。( ) 、导弹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的飞行器。( ) 、战略导弹根据射程分为洲际导弹、远程导弹和中程导弹。( ) 、四避是指避高大和架空建筑物;避人口集密区;避核化危险源;避火源、水源。( ) 、防空管制,是指战时为减少空袭损失,保障防空袭斗争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强制性管理措施。( )、美国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 、石墨炸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以破坏电力系统为主的新式炸弹。( ) 、电磁脉冲炸弹是以非核爆炸方式产生高能电磁脉冲的特殊炸弹。( ) 、解除警报信号是敌人一次袭击过后或敌人空袭危险消失时发出的信号;解除警报信号是连续鸣放3分钟。( ) 、世界上首次原子弹爆炸试
【9A文】民防知识竞赛训练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