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规划篇一:广安十三五规划广安“十三五”规划建议时间:2016-01-1108:55来源:新华网综合“十三五”时期,是广安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推进广安跨越发展加快迈入全省经济第一方阵的关键期。中共广安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广安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一)“十二五”时期广安市发展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广安市加快发展、提速升位、奋力推进“两个跨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委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克服特大洪涝、冰雪灾害的严重影响,以纪念小平同志110周年诞辰为契机,立足市情精准施策,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快节奏、高速度、超常规发展态势。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为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打下了坚实基础。战略位势实现大提升。被国家确立为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被赋予为西部地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经验和示范,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典型示范的重大使命。两大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建设实现大跨越。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预计“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迈入全省“千亿俱乐部”。转方式调结构取得较大进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及新材料、新型住宅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高端产业及百亿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通信服务等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唯一的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市,积极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实现大突破。被确定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抵押融资试点等方面形成的广安经验在全省推广。创新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形成“6+4+4”竞相发展新格局。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合作不断深化,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广安,与重庆经济协作区、川东北经济区在多领域合作取得新成效,与天津、中关村启动战略合作,内陆开放型经济加速构建。城乡面貌实现大改观。建成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信息等骨干工程,开通广安至成都动车、广安至重庆北普快列车,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建成使用,广遂、巴广渝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回龙寺、猫儿沟、向阳桥3座中型水库相继开工建设。广安主城东南片区、官盛新区加快建设,组团城市间快捷通道加快建设或竣工使用,前锋、华蓥、岳池新城加速对接广安主城,百万人口组团式区域性中心城市骨架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成效明显,50个特色集镇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走出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新路子。民生事业实现大改善。重点民生工程持续实施,民生投入不断提高,就业人口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扶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城乡贫困人口累计减少33万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全域实施“洁净水”行动,提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绿色城市奖”。民主政治实现大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进程加快,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二)“十三五”时期广安市面临的发展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倒逼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国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时期,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发展动力发生深刻变化,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战略。省委继续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板块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广安市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和“发展不够、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矛盾尚未彻底改变,过去发展中沉淀了一些问题,未来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稳增长方面,继续促进投资高位增长
广安市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