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鱼以鲤、草、鳊、鲫、鳙等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田养殖也向名、特、优方向发展。目前,稻田养殖鲶鱼的主要种类有南方大口鲶、革胡子鲶以及本地鲶鱼(土鲶)。由于土鲶繁殖技术比较简单,苗种易解决,而且生长速度快(),市场价格高,近两年发展很快。本节主要介绍本地鲶鱼的稻田养殖技术。 (一)鲶鱼的生物学特性 1、外部形态 鲶鱼体光滑无鳞,体长,后部侧扁。头平扁、口裂较浅,末端与眼前缘相对。下颌突出。上下颌、犁骨、腭骨均具绒毛状尖齿,犁骨齿带连成一片。须2对,口角须较长,颏须较短。背鳍较小,约位于体前1/3处。无脂鳍,胸鳍硬刺前缘具明显锯齿。臀鳍基底很长,后方与尾鳍相连。尾鳍截形。 2生活习性 鲶鱼多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尤喜在缓流和静水中生活。性不活跃,白天隐居于水草或洞穴中,黄昏和夜间外出觅食。肉食性,大量捕食小鱼、虾为食。肉鲜嫩少刺,营养价值颇高。 3、自然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为4—9月份,以5—7月为繁殖期。当水温上升至18℃,鲶鱼开始产卵活动。亲鱼在产卵前的2—3天便开始寻找配偶,在稻田底部或有水草植物的河岸线水区掘窝,产卵受精于窝中,卵大,绿色,黏性很强,黏附在窝中的水草或洞底上。 (二)鲶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为解决池塘和稻田养殖鲶鱼的苗种供应问题,人工繁殖鲶鱼、培育苗种技术已广泛展开。 人工繁殖前的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即收集个体在500克以上的种鱼进行雌雄分池培育,。投喂富含营养的动物性饵料,如鸡肠子、猪肺子、小杂鱼等。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7%—8%,以保证性腺发育营养要求。此外,还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新,每周冲水1—2次。 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雌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轻压腹部,生殖孔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 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一是外观生殖孔,红肿,呈不规则圆形音为雌性;较规整为雄性;二是看腹部,松软膨胀,轮廓明显为雌性,反之为雄性;三是看尾叉,尾叉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叉口浅,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叉和生理分叉。雌雄性比为1:2—3。 3、人工催产及孵化 当水温上升到18℃且较稳定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时间间隔为10小时,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催产药物为DOM(马来酸地欧酮)和LHRH-A2(促排卵2号),剂量为雌鱼5毫克DOM/千克体重+5微克LHRH-A2/千克体重,雄鱼剂量减半。两射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效应时间大约16小时左右。 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产卵池面积为5—10平方米为好,。每平方米放亲鱼1组。产卵池中铺设用棕榈皮作成的鱼巢。鱼巢铺设的密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大些,以免产生过多的落地卵影响孵化率。亲鱼产卵后,迅速捕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也可将鱼巢轻轻捞起,用5毫克/升(每立方水5克)孔雀石绿消毒后,放在网箱中孵化。 孵化网箱网目为40目,幅宽1米,
鲶鱼的养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