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 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环境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学生主体文化发展不高、教师主体文化引导不力以及环境客体文化保障不够等问题与困难。在现阶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在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应把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在校园文化建设途径上应把开辟教师系列讲座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上应把兼职教师作为主导精神文化来源的重要成员。
虽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尚处幼儿期,然而她在诞生之初就显露出非均衡发展的趋势,目前已呈现出“西安现象”、“江西现象”、“浙江现象”、“广东现象”等等。其中,西安民办高校无论是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数量与质量的协调、软硬件的建设,还是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以及或忧或喜的前途命运来看,都具有较大的代表性。通过对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京职业学院(西京大学)、西安欧亚学院以及西安翻译学院等民办高校的调研与分析,对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与贡献
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外延极为广泛的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校园文化热”,到90年代关于校园文化的学术休眠期,已经形成了对校园文化五彩纷呈的界说。从占主导地位的学术观点来看,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院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有三个层次,即外层校园环境文化(称器物层文化)、介层校园制度文化以及内层校园精神文化,它们是由外到里的三层结构的同心圆。也有人从结构角度将校园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我们这次探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从广义的校园文化角度出发。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意识高涨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民办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从其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体现出来,包含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民主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等等。[4]目前,民办高校逐步从急功近利的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注重办学理念的提升,注重战略目标的确立,注重办学特色的形成。提出并在积极实施“多元集纳,综合创新”、“第二希望工程”、“办学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本”、“不以盈利为目的”等办学理念与办学宗旨;提出并在分阶段实施“造就中国的‘哈佛’”、“建设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力建‘百年名校’”、“争创一流,打造名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民办院校”等战略目标和远景规划;提出并努力形成“3+1+1”(即“会说话”(一口流利的外语)、“会写字”(熟练操作计算机)、“会走路”(能驾驶小汽车),同时精通掌握一门专业及至少具备一项特长及创业技能)、“两种模式”(外语专业实行“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
”的教学模式,非外语专业实行“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另一教学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上,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旗帜鲜明;利用现代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知名度的意识明确;“以科学信念和人文精神塑造自身”的理念初步体现;“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本贯彻;校园网络建设不断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