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寻找心中的纳兰容若时间:2014-10-2109:52 来源: 作者:玉宇云帆 点击: 2427 次 这一晚我在忧伤的揉搓中辗转到天明,起床时我的眼皮被无数怅惘攀沿,以至火灼般的涩重燎痛了眼睛,血丝似要夺眶而出,却很快搅醒了惺忪的昏沉,我的思维陡然与昨夜的行为相联,记忆停顿在手边的一本《饮水词》上,那是纳兰容若寄情俗世的描述,字里行间铸就一个瘦削的茕茕孑立,满身透出夕阳西风的悲秋和天涯断肠的落寞,眉宇上写下“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的愁苦,伤得我心碎痛得我魄散,即使想忘记他诗词里的悲号,也躲不开“时节薄寒人病酒”、“便无风雪也摧残”的触摸…… 了解纳兰始于历史,读到款曲才知爱恨惊魂。我陷入纳兰残月晓风落花如梦的词阵,这不带硝烟的杀伐,整个儿肢解了我的生活节奏。我咀嚼浪漫的滋味这样的苦涩,跟踪伤痕的感受如此真切,只道自己是在品读纳兰的生活,找寻他苦情的根源,却不知自己再不能平静的与那个隔世百多年的英才对话,更无法抑制感情的放纵。我陷得太深了,连呼吸连睡梦连白昼,都让纳兰的踪影占据,我想要曝晒在明媚的春光下,释放出郁闷的执着,在沉没前找回理性的平和,降低痴迷的热度…… 于是我来到蓉城的三月天,柳丝拂面,绿荫润眼,府河两岸,流水浮动的姹紫嫣红组成一道天边的彩屏;龙泉山林,碧空汇聚的白云霞烟绣出千面翠色的纱衣;风过花香,燕翅抒晴,随手捡一处风景皆如诗如画,但我偏偏就只忆起纳兰的《卜算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如血的泪濡湿了春景,欲说欢期已物事两非。惨淡的自白,终让我心酸泪濛,敌不过花落人空的凄迷,避无可避的掉入他的词海,载沉载浮,一直向北飘去,及至月上高楼,露冷金檐,我才得以立在什刹海岸边纳兰容若的“通志堂”书斋外疲惫的喘息。 在烛光下苦读的纳兰容若,字性德,号楞伽山人,生于1655年腊月,昵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勤于修文习武,17岁入太学读书,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后晋升为皇帝身边一等御前侍卫,曾跟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唱和诗词,译制著述,颇受皇帝喜爱,多次受到恩赏。有一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生动描写了从戎者在旅途的艰辛和想念家乡的心情。 更阑星稀,烛火寥落,纳兰还在伏案读书。这个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钟鸣鼎食,父亲明珠为当朝相国,在他脸上丝毫不见得意显达应有的野心和荣耀,只有深深地对官场庸俗、繁琐的侍从生活的厌倦、对自己生涯错位的无奈,和常伴君侧如履薄冰的忧虑。他志不在朝堂,气不囿豪门,一心向往做自由的闲云野鹤,以绝佳的文采大写落拓不羁,以善美的豪情抒发淡泊涵远,快意人生。但是宫庭的政治斗争,渐渐磨蚀了诗人的宏愿壮志,想脱离宦海亦难,压抑、苦闷无处渲泄,心累神疲,只好畅文舞墨:“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诗人怨尤苦闷失眠月下的讲述,如音如罄掷地有声,百年后的我读起来心潮起伏。 诗人踱出书斋,踯躅徘徊的身影,裹着春宵风寒,发梢绾结夜露霜气,月映
寻找心中的纳兰容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