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对策思考 0.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对策思考_0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对策思考篇一: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对策研究作者:吴安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5期摘要通过对重庆2016-2016三年来的立案情况进行分析,重庆市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外在形式合法化、犯罪手段新颖化、受害群体相对固定化、犯罪行为半公开化、犯罪定性复杂化等“五化”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提前预警强化预防、强化协同加强管控、完善法制提高犯罪成本等防控对策。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防控对策基金项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项目:法制与公民意识教育与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经济法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吴安新,副教授,重庆文理学院教务处。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12-065-02 涉众型经济犯罪通常是指受害群众在三十人以上的经济犯罪案件,常见类型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集资诈骗,合同诈骗,非法经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销售未上市公司股票、生产销售假药等。根据这个标准,重庆市2016-2016年共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83起,主要分布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三个领域,涉案金额48亿余元,参与人员9万余人。其中立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105起,涉案金额约31亿元,分别占涉众型案件总量的%和%;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49起,涉案金额约15亿元,分别占总量的%和%;立集资诈骗29起,涉案金额约2亿元,分别占总量的%和%。从年度来看,2016年共立48件,破案45件,涉案人数不过2417人,涉案金额9600多万;2016年立案40件,破案34件,涉案人数8427人,涉案金额8000多万;2016年立案95件,破案68件,涉案人数8万余人,涉案金额近亿元。本文基于这三年的案件进行剖析,尝试找出解决之道。一、重庆市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突出特点根据分析,重庆市的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外在形式合法化篇二: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风险防范探析[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近年来案发攀升趋势明显。本文分析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和成因,提出了通过反洗钱机制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总体思路,总结了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识别点,并对今后防范工作提出具体设想。[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民间借贷;反洗钱;资金监测涉众型经济犯罪多涉及投资理财、私募股权、理财产品等领域,属资金密集型犯罪,通常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等形式,其涉案金额大、受害对象多、波及范围广,如何有效防范此类案件风险成为当前金融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一)民间借贷是主要诱因受近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在银根趋紧情况下不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引发涉众型犯罪的趋势逐步显现,典型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后再对外高利放贷。以民间借贷为掩护的非法集资活动交易手续简单,无担保,借款人资料不公开,借、贷款人信息不对称,风险发生后投资人或放贷人利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加之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监管,极易出现借款人携款潜逃现象,从而导致大部分参与者资金亏损,进而引发涉众型犯罪。(二)职业犯罪特征日益明显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已逐渐演变成有组织、有预谋、有分工的犯罪集团。例如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出现一批专门从事资金低吸高放业务的非法资金掮客,从中获取中间利益,此类人群占到10%-30%。又如在传销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拉人头、赚积分”的手段发展下线,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呈典型“金字塔”结构。(三)社会危害性大一是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涉众型犯罪受害对象多为退休职工、失业人员等低收入弱势群体,此类人群往往发财心切,但识辨能力低,受骗后易引发群体上访事件。部分受害企业在上游资金链断裂后,会陷于经营困难或停产倒闭境地,引发职工下岗、工资拖欠、经济纠纷等问题。二是严重破坏金融秩序。涉众型犯罪主体多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吸收或变相吸收大量公众资金,使其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和金融宏观调控。部分社会中介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收公众资金后转手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损害正常金融秩序。三是易被敌对势力利用。某些敌对势力以互联网、电信媒介为平台,通过短信、网上视频等方式联系受害群体,网下见面串联策划,诱发群体上访。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分析(一)银根收紧与企业资金需求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国家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银根收紧,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仍具有向大型及国有企业倾斜的传统下,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企业流动性易出现不足或资金链断裂。为应对临时性经营困难,部分企业选择通过民间集

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对策思考 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5-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