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麓山寺碑.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芈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也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位于园林麓山寺碑亭内。羅碑高272厘米,宽133厘米。圆顶上饰有龙纹浮雕,上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额。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13字。碑左和右下方有损缺,整碑漫漶361字。碑阴刻有衔名及赞,据清代瞿中溶《金石萃编》所考为潭州司马摄刺史事窦彦澄作,李邕书丹。字体较正文略小。碑侧刻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正书阴刻题名“元丰庚申元日同广惠道人来襄阳米黻”字样,“元丰庚申”即公元1080年。蚃麓山寺碑是纪录麓山寺历史沿革的一块碑文。唐代开元十八年,也即公元730年,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文、书、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轶传“黄仙鹤刻”,即李邕刻,黄仙鹤为李邕的化名。羀李邕(678-747),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约630-689,唐代学者)之子。初为谏官,历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故麓山寺碑又有北海碑之称。工文,擅长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尤以行草书造诣最深,别具一格。唐李阳冰称赞他的书法为“书中仙手”。他对学书反对一味摹仿,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麓山寺碑》是他行楷书的代表作品之一,笔致挺拔,气势纵横。明王世懋评为:“李北海诸碑,当以岳麓寺为第一,以其流动中藏稳密也。”李邕一生书碑甚多,存世碑刻除《麓书寺碑》外,还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也甚为著名。李邕之书,无定法,多取前人骨髓,随手结体,书麓山寺碑时,其书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信手拈来,不拘形体,书体混用,构字随心所欲,如从“木”旁的字,碑中皆书成“才”旁,“究”字书成“宄”、“藏”字书成“蒇”、“阐”书成“闸”字,六书之法尽为己所破。麓山寺碑对后来的书法家影响较大,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至岳麓临习瞻仰,碑后至今尚留有部分书法家的手迹。许多书法家都以见到此碑为荣。莈因《麓山寺碑》享有盛名,历代欲取此碑的人甚多,清代嘉庆年间,有达官遣吏前来拓取,因不得其法,遂使名碑碎裂,留下了千古遗憾。当时长沙知府沈廷瑛得知之后,亲赴现场,和沙灰集其残片94字,另嵌碑亭内壁之上。莆历代出版《麓山寺碑》碑帖甚多,国家文物出版社1984年曾出版《唐李邕书麓山寺碑》,以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宋拓本为底本。据其说明所言,拓本为白麻纸乌金拓,纸地坚韧,墨色醇古,没有丝毫涂墨与填补,如实地再现了原碑风貌。膁1956年麓山寺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蝿夫天之道也,东仁而首,西义而成,故清泰所居,指于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动,岳镇而安,故耆阇所临,取于安定者已。兹寺大枑,厥旨玄同,是以回向度门,于廓右,仰止净域,列乎岩巅。宝堂岌业于太虚,道树森梢于曾渚。无风而林壑肃穆,不月而相事澄明。化城未真,梵天犹俗。名称殆绝,地位尝高者,不其盛欤!蒈麓山寺者,晋太始四年之所立也。有若法崇禅师者,振锡江左,除结涧阴,尝与炎汉太宗长沙清庙栋宇接近,云雾晦冥,赤豹文狸,女萝薜带。山祗见于法眼,窦后依于佛光,至请旧居,特为新寺。禅师洎翌日,弘聚谋界众表之。明诏行矣。水臬有制,丘墟尽平。太康二载,有若法导禅师,莫知何许人也。默受智印,深入证源。不坏外缘,而见心本。无作真性,而注福河。大起前功,重启灵应。

麓山寺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5-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