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与广播电视论文.docx1采用亲民化的播报风格在新闻采编体系、技术及设备日趋成熟的时代大背景下,各大媒体争夺独家新闻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有深度挖掘价值的新闻资源有限,因此民生新闻出现了普遍的同质化问题,这会对地方民生新闻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民生新闻主持或播报风格千篇一律也会造成节目的视听率不断降低。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倾向于接近自身价值观或态度相似的事物或人,在快节奏与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在闲暇之余更愿意以放松的状态观看或收听新闻信息,对于字正腔圆、正襟危坐或以说教式播报的新闻,容易在心理上产生被强行灌输信息的压迫感。对此,要做好地方民生新闻,广播电视台不仅要有一定量的新闻信息,更重要的是采用亲民化的播报风格加工新闻信息,优化新闻信息表达方式,并以独特的播报风格获得更多视听群体的青睐。例如,江苏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零距离》将怎么说作为表达新闻信息的重点,而非说什么,让受众主动接受信息。原主持人孟非以幽默、质疑、犀利及个性化的播报方式传达新闻信息及评论新闻内容,让观众在观看时产生真诚朴实、利落干净之感,并触及心灵深处,产生意识共鸣,认同新闻节目所传达的观点。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提高观众的忠诚度,拉近地方电台、电视台与视听群体之间的距离。 2注重新闻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点,广播电视台要做好民生新闻,则必须快速、准确收集新闻素材,选择报道与国计民生相关的新闻事件。新闻发生之后,尤其是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记者要立即赶赴现场,向周围群众了解相关信息,并发回现场采访实况,让视听群体在第一时间接受真实的画面或录音等,从而使新闻更吸引受众。例如,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发生雪灾时,乌鞘岭发生了严重的旅客滞留及堵车事件,在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天祝县电视台记者冒着严寒,在冰封路滑的恶劣环境下拍摄了该条新闻,同时将车辆滞留及现场救助情况全面反映给观众。因此不但及时报道了民生新闻,同时还拍摄了珍贵画面,被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在保证民生新闻时效性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好地方性民生新闻的内容,以民生的视角讲述百姓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服务性、贴近性、前瞻性是广播电视台做好民生新闻的基本要求,在报道新闻时,可对资讯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融入冷暖情怀,以此来满足视听群体对话语权、知情权的渴求。还可以从经济或时政新闻中寻找与民生相关的信息,并从民生角度展开报道,将硬新闻转变成软新闻,让视听群体乐于接受。例如,河北广播电台在报道本省保定市的一家养老社区时,从百姓的立场出发,改变了常规政策性新闻的报道方式,选择了采访典型案例的方法,向老百姓了解到养老社区帮助老人的途径、开展急救工作的方式等。这样的新闻事件讲述方式可以让百姓切身体会政策所带来的益处,也增强了民生新闻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及舆论导向性。 3强化深度报道由于地方广播电台或电视台难以经常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的局限性,为了能够做好民生新闻,则对百姓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进行了深度挖掘,将小事件背后蕴含的深远社会意义呈现给视听群体,并将具有一定深度的民生新闻作为提高节目收视率或收听率的有效途径。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但要向视听群体陈述新闻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同时要在采访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以便让受众思考及关注小事件隐藏的大问题。尤其是对于具有舆论监督作用的民生新闻,应避免仅报道问题,同时也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时进行追踪报道
民生新闻与广播电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