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管理的规划与突破口思考.docx目前,鲇鱼山水库整体网络化水平较低,没有骨干传输网。水文水质监测手段落后,不能做到对数据的实时处理。没有工程监控系统、视频及数据交换系统。办公自动化程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各个管理单位协调处理能力不足,缺乏统一的管理控制,调度和决策分散、不及时。总之,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鲇鱼山水库没有总体的数据通信网,无法实现跨单位计算机数据集中和共享,无法实现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更谈不上信息化的调度和监控。 2002年4月,鲇鱼山水库对1988年建成的水文自动化测报系统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完成了7个雨量站、2个水位站、2个中继站、1个中心站全套设备的更新、安装和调试。中心站机房包括调度作业机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水文遥测前置机一台。系统采用自报方式,测站发送信号由中继站转接,解调器解调后由前置机接收暂存并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数据后将数据存入原始数据库,待调度作业机开启时,将服务器内存贮的遥测原始数据调入其中,送入调度数据库中存贮、备用,以进行计算和预报调洪作业,还没有实现全市各雨量站雨量数据的共享。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远景规划一是预报调度系统。该系统采用现代水灾预报及计算机技术,结合水文实际经验研制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具有系统功能强、预报精度高、操作简便等诸多特点。系统可完成实时数据的处理、转换、存储,实时雨、水、工情信息的图表显示包括暴雨等值线图绘制等,实时洪水预报及预报结果的实时校正,并结合流域防洪特性完成实时洪水调度方案的计算,为防洪调度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多媒体会商系统。该系统由显示系统、图象工作站、图象信号转换接口、信号选择器组成,可实现异地防汛会商、远程调度、现场视频监控。根据决策支持系统原理,水库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采用结构开发,分为服务器端、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是完成模型库管理和数据库管理,实现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共享和数据共享运行以及系统的运行逻辑结构;客户端是完成可视化界面,响应用户的操作和结果的输出,包括用户模型和数据访问、运行结构等。鲇鱼山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主要内容是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工况监测。系统结构总体上由系统管理中心、现场监测站和布置在仪器附近的智取采集单元组成。监测系统管理中心配备强大计算功能和网络功能的硬件设备以及大坝监测管理系统软件,根据现场及用户需求负责对整个监测系统的硬、软件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完成大坝监测数据的管理及日常大坝安全管理工作,还负责和管理局有关部门及远程主管部门进行数据通讯。闸门监控系统由集中控制层、现地控制层组成,通过现场总线等形式连接,实时对闸门的开度、水位值、荷重和电参数等进行自动监测。在控制室内利用计算机对闸门实现自动开闸和关闸,并可监视运行参数和工作状态。通过视频监视系统可看到闸前水情、出闸水流、上下游河道状况等水闸的内部和外围状态。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信道与有关的上级主管部门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功能。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监测系统中水、电、机的运行参数和状态;实现闸门的就地及远程自动控制;同时生成实时数据库及历史数据库,通过调度中心局域网和互联网实现数据共享。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对整个电站机组启、停控制,工况监视;辅助、公用设备的启、停控制,工况监视;负荷的分配到输电线路运行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并能准确地与上一级调度部门进行实时数据通信等全方位自动监测的控制系统。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近期突破
水库工程管理的规划与突破口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