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遐思大露天北侧崖畔上的民房挡住了通向大露天的路,我和玉成寻寻觅觅地想找一条小径下去,一个站在自家门口的女人看着我们,用眼睛发出疑问。问她从哪儿能进入大露天,她说:“上大露天干啥?横是有原因。”怎么回答她呢,阜新海州露天矿宣告破产快半年了,一直想来看看它,却老是无端地拖延。在这个初冬的午后,终于走进了它。那女人的丈夫恰好推着自行车出门,他指示了一条进入大露天的洋肠陡坡路。干枯的蒿草铺满了坡,遥看矿坑对面,阶梯状的剥离层约有50匝,脚下次第下降的土路上泛出黑乎乎的煤屑。再向前,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一条混凝土枕木的铁路和一条狭窄的沙土公路横在眼前。头顶上,层叠的电线和粗金属车线从坑底伸上去。举目四望,没有人影,没有穿梭忙碌的蚂蚁车,坑底里那几辆蠕动着的作业车象窝牛,渺小的使人感觉不到丝毫动静。大露天空旷而寂静。这种宁静,不仅使人想到关闭前的大露天,那是怎样的喧嚣和辉煌啊。我和玉成默默地站着,微风无声地拂过来,苇草盈盈地晃起穗子,一缕烟岚在矿坑东南角的斜坡上缓缓上升着,烟雾顶上,是坑口外耸立着的矸子山,一种我不十分熟悉的矿山气息弥漫着。作为家乡阜新的骄傲,海州露天矿长久地吸引着我。为一睹家乡这一天然煤海的独特景致,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光顾了它。我亲眼看见煤的采掘和经过道道工序运出矿坑的过程,珍贵的煤,原来生于斯长于斯。我不知道它形成于怎样的地质年代和得益于什么样的地质构造,不知道它经过了多么漫长岁月的煤化过程,它不偏不倚地分布储藏在我们所栖居的这快土地上,为我们造福。有一套人民币,面值伍圆的背面印着海州露天矿电镐采煤的画面,我们的露天矿,重要到赫然出现在人民币上,它的声誉不仅扬名全国,而且远播世界。我翻阅了《艰难起步——第一次创业中的阜新》一书中有关海州露天矿建设的资料,,。它的来由是这样的。海州煤田发现于1913年,最初由民间土法开采,1923年归奉天省管辖。,日本侵略者逐步霸占整个矿田,策划以太平一坑为中心,形成一个较小范围的露天矿。1946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接收阜新煤矿后,拓建工程无大进展。1948年3月阜新解放后,在共产党和工人群众的努力下,太平煤矿和孙家湾煤矿合并为海州煤矿(即海州露天矿前身),1950年,筹建设计全面铺开,1951年1月1日,海州露天矿正式开发建设,并首批列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53年7月1日,正式定名为海州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是五十年代初建成的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也是阜新矿业集团下属最大的生产单位。它的建成,显示了新中国工业的飞跃与进步,象征着中国煤炭工业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据今年上半年海州矿宣告破产的有关新闻报道,从1953年7月1日投产到2003年底的50年间,,,在全国煤炭行业中几十次获得国家级各种荣誉称号,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新中国的采矿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当地作家谭杰在他的报告文学《天威》开篇中,这样描写了过去的海州露天矿:“远远望去,烟雾升腾,云遮雾绕,灰茫茫雾沼沼,简直就是一片黑色的海。一列列电机车蚂蚁般盘旋在坡上,隐隐地听见其隆隆的吼叫声。谷底的大电镐,看上去不过火柴盒大小,那烟气岗岗,莽莽苍苍的矸子山,雾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遐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