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问题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问题的思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的关键,是整个干部选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群众公认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中能否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有效解决“少数人选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关键。近年来,我县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权方面,不断改进干部推荐方式,把“提名权”交给群众,推出了“干部行不行,群众来提名”的做法,科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权制度,积极探索扩大民主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我县在探索干部选拔任用中初始提名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干部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规范初始提名也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县在扩大干部选拔提名环节的民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实行两次公开推荐提名、拉网式推荐提名、个人署名推荐提名、群众定向推荐提名等方式,充分集中民意,逐步将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权前移下放,让群众公认原则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有效地推进了初始提名权的民主化。1、实行两次公开推荐提名。党委换届以来,新一届县委始终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立足全局,着眼发展,坚持重民意、重公论、重口碑,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党内民主,用制度选人,用民意选人,树立了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按德才定位子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在选用干部时,实行两次公开推荐提名。一是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对重要岗位的党政正职,明确推荐的职位、职数及条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大会上进行“海推”。二是在拟提名人选单位召开全体干部会议进行二次推荐。通过两次公开推荐,不断扩大民主,把选人权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实行“阳光作业”,进行好中选优,为每一位干部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平台,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2、实行拉网式推荐提名。按照“党政人才重在社会和群众认可,专业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原则,开展了大范围的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结合每年对全县乡镇和县级部门考核工作,县委组织部深入各乡镇、各部门,通过民主推荐、个人自荐、群众推荐、领导举荐和日常组织了解掌握等渠道,集中推荐干部,使更多的人才纳入到组织的视野,健全了包括党政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在内的各类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在干部调整中,坚持凡是干部提拔优先从后备干部中提名的选人用人原则,为选人用人贮备了比较充足的干部人才资源。同时,对后备干部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强化措施加强锻炼,把他们选拔到乡镇、信访等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的单位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根据干部年度考核和后备干部推荐情况更新一次后备干部库。一旦出现职位空缺,根据职位条件需要优先从后备干部库中筛选合适人选,同时组织相关部门或有关方面进行提名推荐,人选基本一致的,按组织程序确定提名对象。在2007年提拔干部中,后备干部选用率达69%。3、实行个人署名推荐提名。按照“谁提名,谁负责”的原则,鼓励党政干部署名向县委组织部推荐提名党政领导干部人选。署名推荐党政正职或副职人选,与后备干部推荐、四大班子成员提名、单位党组(党委)提名人选相结合,认真分析、反复比较,进行“对光”。在后备干部推荐和四大班子员提名、单位党组(党委)提名中,推荐率、提名

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问题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85173816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