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背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增多,就业职位相对紧张。加上毕业生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符,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同时,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就社会方面来看,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方面来说,近年来,经济体制转型,需要的人才层次有所变化。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与以前有所不同。从社会解决就业的途径来说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企业解决,二是国家政府行政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包括教育单位解决,三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企业解决的就业问题占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又分为,国有控股企业,又称国企;外资企业,又称外企;民营企业,又称民企。很多学生择业的选择排第一位的是外企,然后是国企,最后才是民企,其实民企才是企业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其实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找不到或者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原因在于当代的大学生不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要求标准,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有经验、稳重、可靠的人才,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做不到,至少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些。其次,新增就业岗位不足以解决迅速增加的就业压力。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就其自身而言,有两发面的原因。首先,很多人的大学时光荒废,经过多年紧张的学习,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大学时如此的轻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和目标,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看一看大多数人是怎么度过大学四年的,就知道他们为什么毕业的时候就业难了,很多人每天吃饭、睡觉、上网、逛街、谈恋爱,总结一下,大学就做了这点事,把人生比作一把剑的话,这些人的剑不但没有以前锋利,而且很可能已经拔不出鞘了,而有的人却一天都没有闲下了,找到了一块磨刀石,每天磨剑,他们的剑在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宝剑,两者比武,自然是后者胜,大学四年时间看起来很长,很清闲,其实不对,要想在毕业的时候找到好的工作,一定要利用好这四年。其次,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期望值太高,没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大学期间什么都没做过,想一毕业就做管理层,很不现实,而且总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能胜任高层管理职位,实际上连基层工作都做不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每个管理人员都要从基层做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基层工作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好做。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内容主要是: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形势,面对这种形势,主要有什么因素影响大学生的选择在做出选择,对于我们这些大三学生有什么影响,而着重研究以下几个内容:大学生自身的条件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毕业后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自身原因是什么?三、研究假设假设一:大学生
大学生职业选择因素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