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2015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DILI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肝衰竭和死亡已成为药物审批失败、增加警示框及撤市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引起医药界、制药业、管理部门及公众的重视不仅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剂引起的肝损伤值得重视,草药引起的肝损伤近年来也愈加引人注目虽然中成药需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研究、评审、生产和销售,但非处方的中药汤剂、膏方、民间验方、保健品易于购得,增加了滥用此类制剂引起DILI的风险中国DILI指南撰写的背景长期缺乏规范、统一、客观、特异、简便的DILI诊断标准近十余年来对DILI问题及研究极为重视:2003美国DILIN,2004前瞻性研究,2014ACG-IDILI指南(全球首部)2012美国LiverTox:700余种药物的肝损伤信息2014中国HepaTox:400余种药物的肝损伤信息为临床慎重处方、评估药物风险/收益提供了重要依据国内有多个非肝病专业发布各自领域的DILI共识,但存在问题为避免诊疗实践中的困惑和谬误,CMA-CSH组织制定本指南宗旨目的:为医生提供规范化指导,为患者提供科学诊治指南特点:循证性(客观性)、科学性、严谨性、权威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公正性、独立性写作规范:写指南的指南(贾继东教授)写指南的原则和注意点(魏来教授)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级别的评估(王吉耀教授)指南撰写总要求中国第一部、国际第二部规范化DILI指南。指南对DILI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分级、诊断、预后、治疗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指南经过了数百次邮件和会议交流,5次集中大讨论指南精练,共14600字。为帮助读者了解,写作组还完成了10余万字的《解读》2015中国DILI诊治指南概况推荐强度具体描述强推荐(1级)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弱推荐(2级)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GRADE系统推荐意见的强度等级指南推荐意见和证据的GRADE评估证据级别定义高质量,A非常确信估计效应值接近真实效应值,进一步研究不可能改变估计效应值的可信度中等质量,B估计效应值确信程度中等,可能接近真实值,也可能不同,进一步研究可能改变估计值的可信度低质量,C对估计效应值确信程度有限:估计值与真实值可能大不相同。进一步研究极可能改变估计值可信度极低质量,D对估计效应值几乎没有信心,估计值与真实值很可能完全不同。对效应值的任何估计很不确定GRADE系统证据质量及其定义DILI是指处方或非处方化学药、生物制剂、传统中药(TCM)、天然药(NM)、保健品(HP)、膳食补充剂(DS)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所诱发的肝损伤不要把TCM-NM-HP-DS狭义理解为TCMDILI的定义发达国家发病率:(1-20)/10万或更低。常见:NSAIDs(对乙酰氨基酚是引起ALF最主要原因)、抗感染药物、HDS我国发病率:大规模流调正在进行中。据报道急性DILI约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比例的20%,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药物种类:1100多种上市药物有潜在肝毒性。常见:NSAIDs、抗感染/抗结核药、S用药、心血管用药、代谢病用药、激素类药、某些生物制剂、TCM-NM-HP-DSTCM-NM-HP-DS或HDS所致肝损伤越来越被重视。冰岛16%,美国DILIN系统2011-2012年增至20%,国内有科室达50%DILI的流行病学
指南共识-《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