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七课2009年9月24日高一政治备课组淄博四中2009级政治教学案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编辑人:张万勇刘东霞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某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该村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目标1、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必然性、意义。2、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和意义。拓展提升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实行按劳分配有什么重要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它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它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除了按劳分配外,我国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和。2、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有什么特点?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什么重要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关键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四、自我检测,强化落实小李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任技术员,月薪1500元。2008年5月,小李将自己的一项技术专利以20万元卖给本企业,并将其中的10万元购买了该企业的股票。2009年5月小李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回答1-①按技术要素分配②按资本要素分配③按劳动力要素分配④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①这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②这是我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④这是按信息要素分配的客观要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李的收入分配体现了() 《2004——2008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
淄博四中学案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