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湫头乡苟仁村扶贫开发奔小康总体规划(2013—2018年)二〇一三年三月正宁县湫头乡苟仁村扶贫开发奔小康总体规划(2013—2018年)为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使湫头乡苟仁村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根据苟仁村群众意愿和要求,结合村情实际,特制订本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整个苟仁村,具体分为消除贫困、全面小康两个阶段和村庄建设规划共三个层面。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苟仁村地处湫头乡西部,东临本乡张村村,西接本乡新庄子村,南与本乡双佛堂村接壤,北与本乡西沟村相毗邻,距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697户3078人,,耕地4624亩,。苟仁村属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属大陆性季风半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全年主导东南风,冬季转为西北风,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3℃,最高气温32℃,最低平均气温-18℃。年均无霜期150天左右,日照时数为2450小时,降水量约为500-600毫米,主要的自然灾害有霜冻、干旱和冰雹。(二)劳动力资源情况2012年底,全村有农业劳动力1249个,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56人,%;初中文化程度472人,%;小学文化程度406人,%;半文盲及文盲115人,%。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人员1029人,%;从事二三产业兼业人员220人,%(其中从事建筑业人员125人,%;其他务工人员95人,%)。(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苟仁村物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粮食作物以冬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冬油菜、紫苏、小杂粮为主,中药材以大黄、党参、黄岑、甘草、柴胡为主,苹果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2012年全村粮食总面积1600亩,人均占有粮食113公斤,种植经济作物2400亩;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15元,劳务收入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贫困户426户1792人,%。二、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一)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优越,发展机遇难得。国家、省、市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贫困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南罗公路穿境而过,东上铜川、西下西安、南走旬邑都有交通主干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3、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独特。全村耕地面积4624亩,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林下资源的开发。加之群众种植苹果的积极性较高,现已双三组幼园示范点,全民养猪场等示范点,广大群众具有一定的种植、养殖经验,农业、畜牧业产业发展潜力大。(二)制约因素1、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的空间小、渠道窄,尤其是工资性收入较低。2、基础设施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尽管交通比较便利,但农户居住分散,通组道路通畅率低;村卫生室医疗设备简陋,常用药品种类少,医疗技术人员短缺,群众看病困难问题尚未解决;村文化室有待进一步建设,群众文化娱乐条件差。3、村民综合素质低,劳动技能不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程度低,多数农民不掌握农业科技新技术,缺乏技术和长远发展的创业眼光,长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存在找机会短期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村民由于农宅修缮、婚丧嫁娶、子女上学致贫、超生多育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一)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以实现整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首要任务,以培植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着力重点,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等结合起来,从消除贫困和全面实现小康两个阶段,全面增强发展活力,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全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体小康目标。(二)基本原则1、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原则。确定的扶持项目,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项目。2、坚持重点优先扶持原则。加强优势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农民直接受益的粮食、蔬菜、养殖等产业的支持,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转移。3、坚持统筹兼顾原则。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处理好相关群众的利益问题,化解矛盾,促进规划的实施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四、奋斗目标消除贫困阶段目标:到2015年底,产
正宁县湫头乡苟仁村扶贫开发奔小康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