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0一一年八月前言至2010年底,海南省共有204个乡镇,47个农场(社区)。,,农村人口密度161人/km2,城镇化水平达到50%。但是,由于经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城镇化进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城乡、工农和贫富差异的二元结构困局依然严峻,“三农”问题仍然在二元结构羁绊中难以解套,成为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推行以小城镇建设为轴心的发展模式,探索一条具有国际旅游岛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方式,使小城镇在海南城镇化进程中成为重要的发展极、增长极和稳定极,是加快海南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促进城乡经济协同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规范和指导,规范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在理念、思想与方法的重大突破。受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海南省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本导则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省情实际,借鉴其他有关省的经验编制而成,并在以下方面创新突破:1、在编制方法上,鼓励“多规合一”和“多层次合一”的规划编制创新模式。并根据海南小城镇规模普遍偏小及农场、城镇并存的实际,提倡将镇域规划与镇区规划并重编制的“全镇域规划区”编制规划模式,以及“镇场一体”编制规划模式。2、在规划内容上,强调以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小城镇发展的支撑,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小城镇特色塑造,注重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并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提出了特色旅游风情镇(村)的规划重点和慢行交通规划要点。同时,将具有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人口集聚的岛屿,纳入本导则规划范畴。3、在成果内容及深度要求上,删繁就简,提出六图(5+1)、一文本、一附件的成果表达形式。将建设用地从《镇规划标准》八大类整合简化为六大类,并主要按大类进行统计计算。4、在规划管理上,为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提出小城镇上级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总体规划实施要求,特色旅游风情镇总体规划须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评审,以及总体规划实行注册城市规划师把关制度。本导则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镇村体系规划;4镇区总体规划;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基础设施规划;7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保护;8绿化景观与风貌建设;9公共政策规划;10成果内容及深度;11规划编制与审批;12附则。本导则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目次1 总则 目的与意义 适用范围 规划层次 规划内容 规划期限 规划重点 规划协调 32 术语 43 镇村体系规划 发展战略与目标 规划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镇村体系等级结构与职能 镇村体系空间布局 村庄建设 特色旅游风情镇(村)规划 产业布局 空间利用布局与管制 基础设施协调规划 194 镇区总体规划 用地选择 用地分类 用地标准 建设用地结构比例 规划布局一般规定 用地强度控制 生活居住综合用地布局 特色街区布局 公共中心布局 产业用地规划 25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般规定 分级配置 教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文体科技设施 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316 基础设施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排水工程规划 电力工程规划 通信工程规划 燃气工程规划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用地竖向规划 环境卫生规划 防灾减灾规划 427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保护 生产污染防治规划 自然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规划 人文生态环境保护 468 绿化景观与风貌建设 绿化布局 景观规划 风貌导引 499 公共政策规划 保障政策 5
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