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狂人日记》的内涵性和战斗性.docx浅析《狂人日记》的内涵性和战斗性赵靓(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弊害”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而鲁迅在表现这一深刻思想内涵时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强有力批判。鲁迅赋予了狂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灵魂,借他的口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就从文木出发浅析小说丰富的内涵性和战斗性。关键字:《狂人日记》,吃人礼教,封建弊害,内涵,战斗性中图分类号: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19-01伟大的思想型作家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夜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奠基之作,更是中》的发表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战斗性。首先,小说通篇使用了白话文,在当时实为首创,是对当时盛行的文言文写作形式的有力回击,预示着陈腐的文言文写作必将被白话文所取代,新文学必将战胜旧文学。小说给予中国的旧文学和旧思想以致命的打击,开启了白话文写作的序幕。其次,小说选取了旧式小说中不曾关注的小人物作为主人公,不仅描写了狂人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更从中体现了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对社会和环境的思考、反抗和不懈的斗争。狂人“在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上踹了一脚。”此处“古久”代指封建主义,“陈年流水簿子”实际上是一本封建社会的血淋淋的“吃人”总账,“踹了一脚”表现出狂人同封建礼教的斗争。小人物尚且对社会和人生有所忧患,又何况广大群众呢?这既是该文与旧式小说的不同之处,乂很好地体现出作品的战斗性。这是作者对禁锢于孔孟之道下的劳苦大众的呼唤,希望他们可以冲破封建旧思想的束缚,真正思考人牛和社会现状。再次,由于辛亥革命只是实现了以“共和”代替“专制”,而并没有从根木上触动封建主义的根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不能使广大人民真正地觉醒。封建I口思想和I口伦理道德仍然禁锢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并且此时北洋军阀政府在全国掀起了一阵尊孔复古的逆流,企图恢复“帝制”,用孔孟之道和封建伦理道德来毒害和欺骗劳动人民,以达到愚民的目的,掩盖他们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残暴罪行,维护几千年来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充满了战斗热情的鲁迅正是从这一社会现实岀发而作《狂人日记》的,以剖析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扫荡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吃人的筵席。作者抨击了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封建文化和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罪恶,“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整篇文章采取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主人公狂人的日记展开叙述,以主人公的口吻来描述当时社会的环境和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他是由于封建主义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压迫以致精神错乱,成为“迫害狂”者的。小说的前三节中勾勒岀一幅幅阴森恐怖的画面,到处都是吃人之人,表现了狂人与封建主义之间深刻的矛盾。“吃人”不是一时的而是有着它几千年历史的,并且是吋吋可能上演的,只是被孔孟之道所谓的“仁义道德”所遮掩着罢了,可狂人却将一切看得清楚,也正因此而痛苦。作者赋予了狂人一个反封建战士的灵魂,他的“狂”是别人为迫害他而强加于他的。人们既想吃它又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于是便使出各种“狐狸的狡猾”手段来给自己罩上一个“仁义道德”的
浅析《狂人日记》的内涵性和战斗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