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撰写课堂教学设计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写教学设计,以前叫教案。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既为达到教学目标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又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教学设计包括单元首页设计和课时设计。单元首页有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课时安排四部分。课时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2)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单元(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本课教材内容与前面已有知识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比如《常见材料》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四单元第一课,本课根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做成的,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的目标建构的。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共同特征、认识水的特点之后,开始认识周围的物品,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材料世界的兴趣,培养探究能力,体验材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将其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本课教材以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物品的材料组成,希望学生能粗略认识并了解一些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来源。从结构上看,教材分识别、区分、分析三个基本认识阶段,三个阶段呈递进关系。从内容上看本课以身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入手;层层相接,逐次成为认识活动的基础。二、学生分析(学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比如《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的学情分析是这样设计:对于5年级学生,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探究了水的冷热变化,明确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的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怎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到了科学探究中。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上,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特定的学生群体,以及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所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结果。“通过一个特定的教学过程(如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某种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简而言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科学学习结果的预设要求,它既要让教师明确“为什么教”,又要让学生明白“应学到什么”。作为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以及对科学
怎样写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