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诗二首《别董大》(唐)高适写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本文是其一。高适简介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古诗翻译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古诗赏析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全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在这寒冷的风雪中无疑飘荡一缕缕暖融融的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亢奋。董庭兰在弦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崔珏曾赋诗赞叹:“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董庭兰会找到知音的。这两句很是豁达,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用白描手法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怀,没有悲凄,只有豪迈,尤其是末二句能够催人奋进,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字词解析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现今西安市西北朝(zhāo):早晨、清晨。朝雨:早晨下的雨。字词解析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君:指元二更:再。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故人:老朋友,旧友。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x545616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