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头孢类抗菌药物到底要不要皮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头孢类抗生素是不是临床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抗感染药物?我没有查过资料,不过看看用药助手中头孢类药品的数量,想来至少应该是抗生素的半壁江山。去年8月开始实施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中的「一品两规」规定,受伤最重的就是头孢类,销售额几乎腰斩。《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出台的时候,很多「专业人士」反对行政命令干预专业判断。这个办法执行大半年以来,全国抗菌药物使用大部分下降,而并未出现所谓的感染增加情况,尤其是一些手术的预防性用药得到了很好控制,而患者感染并未增加。回到问答,暂且不管头孢类是否必须做皮试,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及其混乱的局面:有的医院做,有点医院不做;同一医院有的科室做,有的科室不做;有的是所有头孢都做,有的是某些类型的头孢做;有的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所有头孢菌素,有的选用一种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皮试液代替所有头孢菌素,也有单位强制用头孢原液做(几十块一支皮试液啊)。皮试液浓度?皮试液如何保存和能保存多久?患者再次用药,间隔多久要重新皮试?换了批号要不要重新皮试?这一连串问题都没有答案。我简单总结一下当前的心态:甭管怎样,做总比不做好,至于怎么做,反正也没标准,科里惯例怎么做就跟着惯例走呗。事实上很多惯性思维都毫无根据,比如以前的一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如什么骨头汤补钙……我们普遍担心头孢类药物与青霉素同属于β-内酰胺结构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事实上,头孢药物所含β-内酰胺环并非是过敏反应的标志性结构。青霉素的母核是β-内酰胺并合氢化噻唑环,其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区域涉及到整个母核;母核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重排、分解和聚合反应,使过敏反应复杂化、严重化。头孢菌素为β-内酰胺并合氢化噻嗪环,抗原决定簇主要和侧链结构有关,其母核较为稳定,不容易形成致敏的聚合性杂质成分。好吧,上面这段话生涩难懂,我知道你没有看明白。简单的说,中国药典委员会主编的《临床用药须知》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两个重要

头孢类抗菌药物到底要不要皮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yb33319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6-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