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跨界之谜.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跨界之谜-地理论文跨界之谜 撰文/方敏摄影/张耀东伊犁河谷的春天总是那样热烈,积攒了大半年的激情在暖阳的催促下热烈绽放,新源县杏花沟首当其冲,一夜之间漫山遍野铺满了粉嫩的杏花。绿草、老树、鲜花还有山坡上的牧人小院惹得人们纷纷从千里之外赶到这里。一年中不常有的喧嚣和嘈杂惊飞了牧民小院中几只黑色小鸟,起初大家都以为是牧民家养的鸽子,走到牛圈旁仔细分辨之后才看出其中的区别。这些黑色的小鸟为何会如此大胆地停留在牧民家呢?就在我们盯着这些小鸟之时,牧民满眼怀疑地靠近过来,他纳闷地打量着我们,经过张耀东教授的解释,牧民的态度立刻转变,用半生不熟的汉语给我们介绍他家的这些宝贝。原来,这些不知名的黑色小鸟是野生鸟,但是它们一年四季都在牧民家的屋顶和牛圈活动,不曾飞走。即便要去很远的山林去觅食,但最终还会回到这里筑巢休憩。当天冷的时候,它们就干脆躲在马棚、牛圈里靠吃牲畜的饲料度过严冬。时间久了,它们便成为了牧民家的成员之一,和主人以及牲畜很亲近,但是当见到陌生人时还是有些胆怯。这些小鸟身长大概25厘米,喙和眼眶周围是黄色的,身体其余部分是黑色或褐色的羽毛,翅膀带有白色斑纹,它们究竟是什么鸟呢?居然在长期的相处下与人类渐渐地亲密了起来。这让我们感到很惊奇。经过张教授观察后得知这些可爱的黑色鸟叫做家八哥。它们在我国新疆其他地方并不常见,目前伊犁河谷是它们在我国最大的分布区域之一。家八哥属雀形目椋鸟科,它们主要以谷物、水果、昆虫等为食。每年产2窝,每窝产4~5只卵,一般在树上或建筑物的裂缝里筑巢。家八哥因为外形讨喜,羽色鲜明而备受当地牧民的喜爱,在气候环境适宜的伊犁牧区常常会看到牧民、家畜与家八哥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而家八哥又具有特殊的嗓音,在所有能够简单模仿人类语言的鸟儿中,它们又被认为是最具有天赋的,这个特性再一次为它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鸟类学、生物多样性与动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当我们见到马鸣教授后,家八哥的身世和背景逐渐清晰了起来,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呢?马鸣教授说家八哥是一个入侵的物种,据资料显示,在新疆的动物区系里,来自南方的物种,不到1%,而家八哥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可以看出,家八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据马鸣教授推测,可能有养鸟者把它从南方引入我国新疆地区并逐渐向东部扩散到了伊犁河谷地区,它的出现也在新疆鸟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于是很快家八哥就被列入了新疆鸟类的新纪录。家八哥虽然看似普通,却是近年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特别关注的物种。它们曾经在海南、云南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有分布,然而唯独在北方却没有分布。1987年,新疆农业大学周永恒教授首次报道了家八哥在新疆的记录,并得到了仅有的一只标本,但是却被大家认为是迷鸟。随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在新疆南部地区也发现了家八哥的身影。1994年四五月间,在伊犁地区海拔1050~1100米的中高山地带居民点采集到几只标本。经解剖检查,其中一只是已经进入繁殖期的雄鸟,从而证实家八哥在伊犁河谷繁殖,成为了当地的繁殖鸟和留鸟,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种群。家八哥在新疆被发现,这个答案似乎违背了鸟类生活迁徙的基本规律。在目前关于鸟类迁徙的认识中,北

跨界之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6-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