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环境和所担当的特殊使命,使他们在社会变革、转型中承受着特殊的心理压力。文章从对宁波大学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情况调查入手,分析形成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为社会、工作和生活等三个方面,并从社会角度、学校角度和个人角度,提出调适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其给高校教师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而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其所处的特殊位置、环境和所担当的特殊角色、使命,在这种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特别是职称改革、工资改革、住房改革、人才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承受有特殊的心理压力。我们对宁波大学~年在职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他们的现实情况,并能提出调适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对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在有效样本中,%,%;%,%,%,%;%,%,硕士(研究生)%,%,%,%,%,%,%。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分析
从本次调查中发现,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感到有心理压力,而形成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来自社会、工作和生活三个方面。1、社会压力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高校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要不断适应并学习,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性日益受到挑战,而青年教师尤为突出。%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受人尊敬的程度较高,%的教师认为一般,%的教师认为低。因此,他们在社会文化变迁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因此,青年教师在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调节时,就会出现角色冲突。问卷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高成就感和高工作动机倾向。他们多将“赢得竞争性工作”放在优先选择之列,期望在学术领域内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历,%的教师把晋升职称作为自己今后的第一目标,他们都在一种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工作环境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但目前的现实是: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竞争机制在高校的引入,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另一方面,日益强化的功利观念与相对拮据的现实生活的强烈反差,使部分青年教师失落心理强烈,%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和实际收入不符合,因此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在所难免。
2、工作压力
从工作性质来看,高校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复杂的脑力劳动,既要教学(管理),又要科研,创造性很强,这就造成了脑力上的高消费。而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年龄特点、个人修养、教学经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比其他年龄段教师承受更多的外在期望的压力及更多内在的角色冲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