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术中冷冻切片如何避免漏诊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术中冷冻切片如何避免漏诊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作者:王伟傅燕萍金燕燕刘芳
【关键词】术中冷冻切片漏诊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因肿瘤小、无特殊的临床症状而被称为隐匿性癌,极易被临床甚至病理检查所漏诊。为此,作者复查52例经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为甲状腺隐匿性乳头状癌的病例,进一步探讨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甲状腺隐匿性癌的首诊检出率。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因甲状腺病变手术而作冷冻切片检查的病例共919例,收集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52例作为研究对象。
方法
复查5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冷冻切片,除16例由于肿瘤过小(癌灶<)缺乏术后石蜡切片对照外,其余36例均经石蜡切片组织学证实。所有病例均由两位高年资医
师双盲法阅片。
2 结果
临床特征
5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7例术前临床诊断为甲状腺肿瘤,其余45例均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多因颈部不适就诊,部分为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要求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血T3、T4及TSH均正常。52例中男8例,女44例;男女之比为1:。发病年龄男性29~65岁,女性29~70岁,发现
双侧癌10例,多中心性癌5例。%。其中24例改行甲状腺全切手术,28例行根治术,术后送检残余甲状腺内有5例发现其他微小癌灶,7例见淋巴结转移。见表1。表1 52例甲状腺隐匿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略)
病理检查
巨检:新鲜甲状腺次全切除标本,在棕红色甲状腺组织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结节,癌性结节呈灰白或淡灰黄色,质地粗糙偏硬,境界尚清,无包膜,~,其中&lt; 33例,部分病例见钙化灶。所有送检甲状腺标本取材时均作书页状切开,~,每例取组织3~4块,并对钙化灶内组织例行取材。显微镜观:癌组织内可见分支乳头状结构或滤泡腺管结构,细胞呈立方或低柱状,细胞核拥挤,可见毛玻璃核、核沟及假包涵体。部分病例见砂粒体及钙化灶,多数病例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增生反应。病理诊断:单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7例、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伴腺瘤1例、伴乔本病2例。癌组织中组织结构:乳头32例、滤泡36例;细胞核改变:毛玻璃核25例、核沟31例、假包涵体5例、核拥挤23例;间质反应:砂粒体14例、钙化6例、纤维增生46例。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肿瘤直径≤,通常无临床症状,多为甲状腺其他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手术或体检时偶然发现,故又称隐匿癌或偶发癌。在甲状腺隐匿癌中以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PMC)最为常见,虽然目前普遍认
为甲状腺PMC的预后较好,%[1],但也可发生腋窝淋巴结、肺、肾盂等部位的转移,甚至可导致全身播散而死亡[2],部分甲状腺PMC尚有家族性[3]。因此如何提高PMC的检出率,避免误诊、漏诊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PMC由于临床表现隐匿,病灶微小,术前多不能作出明确诊断,常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腺瘤。虽然放射性核素扫描(ECT)加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部分患者作出确诊,但仍

术中冷冻切片如何避免漏诊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