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体系初探
论文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教材体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教材体系的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实施途径。
论文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材体系
创新型人才通常指的是那些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中的重要一员——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把培养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主攻目标的。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富有发明创造精神、能够在以后工作中发挥才能的创新型人才的模式方法。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教材体系作为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程建设的主要物化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教材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材体系势在必行。
一、现有教材体系现状分析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学,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量引进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基于此,现有教材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教改之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稀缺”:
我国每年出版的教材种类、数量众多。这其中大多数为理论教材,案例教材较少。案例教材的出版是大范围推广PBL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条件。从已出版的案例教材来看,质量高的精品案例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教材中高质量的案例不多,这些教学案例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一是完整性不够。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至少应包括陈述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然而有的案例前两部分做得较好,却独独忽视了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又至关重要,它的缺失将对学生能力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是综合性不足。有的教学案例只是将某一社会实践简单转移,甚至将其简单化,没有注意搜集事件各个方面的所有情况和数据并充分在案例中呈现。这种综合性缺乏的案例不能科学地揭示案例事件复杂多变的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往往较肤浅,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能力的作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三是创新性欠缺。有的教材中使用的案例与其他教材中的案例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大体意思相同,只是数据稍作修改,甚至直接抄袭国外教材的现成案例。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案例缺乏新鲜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受影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
创新型人才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能缩短理论和实践距离的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教材能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融二者于一体的专业能力。但事实是这样的教材少之又少。此外,社会上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的用于企业内部的培训教材实用性很强但理论高度不够,也难成为高校课本。
为了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实验课程所使用的教材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教材体系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