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农业生物链运用技术.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态农业生物链运用技术.docx近几年,寻找让农民增加收入的新技术、新理念,成为水产工作者的新课题。 2010年佳木斯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盘山模式,在佳木斯郊区莲江口黑鱼泡农场进行了用河蟹除草、杀虫,生产生态大米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如下一、稻田养蟹的优点1、有利于水稻生长。河蟹摄食稻田中的杂草、绿萍、底栖生物,并大量消灭稻田水中害虫,抑制无效分孽,疏松土壤。其排泻物能肥田,据测定连续养蟹三年的稻田、耕作层的土壤有机质提高近一倍。 2、稻田水层浅、温度高、光照充足,为河蟹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水稻的生长净化水质,为河蟹隐蔽和蜕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稻田养蟹共生互利,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一般情况下,亩产河蟹25-30,实现效益350-500元。水稻亩产与常规稻产量基本无差异改变种植模式。由此可见,稻田养蟹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二、稻田养蟹条件1、养蟹的稻田水源要充足、清新无污染、田块保水性能好,每一个养殖单元以10亩为宜。 2、在稻田坝埂内侧修06米×04米的环沟,来增加水体和避开高温侵害的自然调温环境。环沟位置应在修完坝埂后留有05米的马道,做为投料场。这部分面积在每隔6米左右留05米投料点外全部密插水稻。用挖环沟的土方加固坝埂高、宽。坝埂上宽05米,高06米以上。 3、防逃设施用防逃专用塑料布既经济又适用,一般质量上好的能用三年,每亩一次投入60元左右。 1养成蟹选用宽65-70,沿坝埂四周埋入地下10-15,上端用竹杆固定,在上端加一道尼龙绳更好。 2支撑防逃布竹杆的间距,南北向相对稀一些06-08米,东西向为04-05米自然风向。 3进排水最好用泵进行,如自然进排水用长出坝埂03米水管,并把进水口用坚固的沙网扎紧扎实。这个位置是河蟹逃逸关键部位,不能马虎。三、养蟹管理在做好田间工程和防逃设置外,进入养殖与管理防疫阶段,要注重以下每一个环节1、清池消毒,一般稻田养成蟹基于供水晚,放苗早的矛盾,要在养殖田块靠近水源一侧修建先期暂养池,面积按1510。四周环沟因沟内水位低,渗漏快,要加深,加宽增加水体,加高坝埂提高水位,保持池水的深度。消毒用生石灰100溶化后泼入池水中新田用50,环沟内用量稍大些。用药后一周加水放苗。 2、选择苗种,适时放苗。 1稻田养蟹时间相对短,苗种选择在规格上以80只斤以内的健壮苗种。要求规格整齐均匀、体表光亮无挂脏、肢体完整、肥满度中上等为选购标准。 2河蟹在5℃的状态下就开始摄食,18℃开始蜕壳,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放苗越早越好。亩放苗量控制在350-450只。 3苗种入池方法苗种入池很关键,苗种入池方式视脱水时间长短而定,一般情况下,脱水时间一小时内,用20高锰酸钾浸泡8-10分钟,捞出放在坝埂上让其自由入水,脱水时间两小时以上,要由短到长浸入水中提起,重复多次缓慢湿润鳃丝防止呛死。 4苗种入池两小时就开始投喂,投喂量多少,要依据投料后15小时看余缺,有剩余下次少投、缺则多投。 5在水稻插秧结束的三—五天内把苗种移出暂养池,放入稻田内养殖。出池方法在每天下午4点前排干池水,太阳落山后1小时从池对角缓慢进水,两到三次基本能出净。 6苗种移到稻田内到7月中旬这段时期,是河蟹增长最快阶段。在四周投料点以优质高蛋白料足量投喂。 7月下旬-8月上旬高温期间,河蟹生长缓慢阶段,改低蛋白、青饲料

生态农业生物链运用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6-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