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网络传播学课堂展示网络谣言流言第二组.ppt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目录认识网络谣言(定义、特性)家乐福案例分析“抢盐”风波案例分析网络谣言的应对传言、流言、谣言传言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的证据,而人们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信息。谣言指在特定环境下,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区别谣言更倾向于有意识的攻击,是谣言制造者故意捏造、散布的,更具有人为性。流言却可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以讹传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无意识传播,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网络谣言(插上翅膀的谣言)定义:网络使用实体运用个人网站、电子邮件、电子公告(包括电子公告牌、电子论坛、网络新闻组、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网络工具)传播使人相信的信息,一般与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相关,在没有确切根据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流传。网络谣言根据传播形式可分为文字谣言、图片谣言、影视频谣言等。传统谣言:口耳相传,传播过程受物理上时间和空间影响。网络谣言:发布和传播过程通过网络进行,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为迅速,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危害更加严重,控制更为困难。1947年,Allport&Postman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1953年,克罗斯对上面的公式进行了修正,他认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中国学者胡珏则提出:谣言=(事件的)关注度×(事件的)模糊度×(事件的)反常度;综合上述观点:谣言的源头模糊性、反常性、关注性受众批判能力、接近性中介环境(宽松与否)谣言产生谣言产生发布者角度2报复性意识3打击竞争者4自我表现意识5无目的的戏耍或玩乐传播者角度求证心理拯救和关爱心理体验心理网络时代的信息不对称②转型时期的复杂环境带来的社会不安根本原因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匿名性,人们以匿名方式在网上交流,使得传统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发生效用。群体思考,使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变异:平化,锐化,添加。拥有重复的力量,网络环境下,转帖和转发十分泛滥。家乐福资助过达赖集团为了反对抵制,家乐福将在五一进行促销家乐福降半旗家乐福网站被黑,并留下抵制诗歌

网络传播学课堂展示网络谣言流言第二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ongxinado
  • 文件大小3.87 MB
  • 时间2019-06-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