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残”儿童教育记录为了让一些智力残障、伴有肢体残障和听力残疾的适龄少年感受到学校给予的温暖,于本年度3月18日,在坝达初级中学由校长带队一行6人,分别到我校残疾少年所居住在文林镇户籍的适龄儿童家中进行阳光送教活动。李沁潭同学患有智力障碍,虽然入学就读,但基本不在教室安静就读,喜欢待在室外,辅导老师想了许多办法去接近他,给他讲故事,陪着她一起看动画片……可他还是排斥老师,眼神呆呆地看着天花板,每次和他握手时,他的手都是颤抖的。老师们始终不放弃,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再引导。送教老师说智障儿童更需要爱和呵护。张魏尉同学患有二级听力障碍,方老师蹲下身来和他交流,从不厌烦他无规则的尖叫声,用耐心和爱心让孩子接纳。渐渐的,孩子不再用敌视的眼光看他们,在孩子眼里送教老师已经是他的朋友,是可以信任的人。据悉,为了能融入到三残孩子中间,送教老师经常向专家和老教师们讨教经验,逐步确立了“重度三残儿童要学会生活自理,中度三残儿童要学会适应社会,轻度三残儿童要能自食其力”的教育目标。附:送教图片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2015年“三残”儿童教育记录为确保我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6月20坝达初级中学根据需求的适龄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由学校领导带头,对相关的残疾儿童进行了探访。本次“送教上门”服务以家长自愿、定期入户为原则,由家长进行预约后,上门进行探访,了解受服务残疾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根据其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我校将继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不断完善送教上门服务团队,逐步开发出适合的文化课教学、生活适应等课程,力争为残疾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本残疾少年的发展水平。本次送教杨馨瑶同学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但是看到五颜六色的画册和大大的水果篮,还是表现出来兴奋的心情,家长也十分感动,并表示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感谢。附:送教图片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2014年“三残”儿童教育记录残疾人平等参加社会生活的权利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此,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这群弱势群体,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一、转变观念和认识。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因此,社会、家庭要转变观念与认识,在残疾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上要一视同仁,学校更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二、加强宣传与管理。从《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到《教育基本法》,无一不渗透着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学校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对学龄儿童的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残疾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三、加强师资培训。继续抓好随班就读工作,搞好师资培训,增强教师对残疾儿童的关爱意识,不歧视残疾儿童,并寻找对残疾儿童教育的有效方法。四、制定有效措施。学校根据《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经保证残疾儿童入学工作顺利进行。附:图片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2015年关爱“三残”儿童主题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的精神,保障因
仁寿县坝达初级中学送教记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