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随着日光温室由川区向沿山区的扩展,特别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沿山冷凉灌区定位为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带,各乡镇采取措施,加大了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力度,使双孢菇生产在近3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向沿山冷凉灌区集中,产品远销香港、新疆、西宁、兰州、金昌等地市,已成为我区特别是沿山冷凉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增加农民的主要优势产业之一。1、种植品种全区食用菌种植品种主要以平菇、双孢菇为主,附带种植少量的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2、种植规模全区生产平菇约500多万袋,年产量750万公斤,年产值2250万元;生产双孢菇40万平方米,年产量400万公斤,年产值XX万元;生产香菇8万袋。3、种植区域全区食用菌生产乡镇有30个,其中平菇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清水、武南、高坝、大柳、羊下坝、中坝、金沙、金塔等;双孢菇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有永丰镇、金山乡、谢河镇、河东乡、新华乡、松树乡、丰乐镇、五和乡、西营镇9个。4、菌种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全区生产食用菌菌种的单位和个人有5家,年产各类菌种100万瓶。菇品营销企业和个人有10多家,日购销菇品3—4吨,除供应本地市场,主要销往新疆、内蒙、浙江、河南、西宁等外省市场和省内的兰州、金昌、酒泉等城市。二、呈现的特点及优势1、规模化优势初步形成: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食用菌生产已整合为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规模、有组织的稳定生产,初步形成了以武南、大柳、金塔、柏树、清水、永昌等乡镇为重点的平菇生产基地,以谢河、清水、丰乐、金山、清源等乡镇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基地。2、资源优势凸显:双孢菇生产逐步向水资源缺乏,蔬菜生产比较弱势的沿山冷凉灌区集中,出现了谢河、丰乐、新华、金山等为代表的生产专业乡镇,其双孢菇产量占全区的1/2以上。3、经济效益明显:按50米长的棚计算,种菇每户平均纯收入6000-8000元,效益十分显著。4、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随着双孢菇生产的扩大和产地规模形成,谢河、丰乐等乡镇相继成立了“双孢菇营销协会”,初步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了双孢菇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存在的问题1、资金严重不足。有些乡镇、农户已充分认识到食用菌的增收效益,想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壮大这一产业。尽管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但苦于资金不足,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有力的支持,致使这一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有些缓慢。2、生产水平低。我区双孢菇生产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香菇栽培技术难度很大,对生产技术要求又高,农户大多依据自己的生产经验开展生产,栽培技术不规范,造成灭菌不彻底、污染严重、产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3、生产规模小。目前全区双孢菇生产面积只有40万平方米,还远远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4、加工能力不强。我区食用菌生产目前以外销、鲜食为主,在我区境内尚无专业的菌品购销企业来收购、加工,导致菌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市场秩序混乱,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加工、销售完备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四、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按照“设施简易化、规模连片化、技术标准化、

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35638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