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途径分析
刘晓燕1 常晓辉1 张原锋2 张建中1
( 450003
450003)
【摘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关键要控制河川径流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某一水平、进入下游的泥沙量不高于某一水平、且水沙搭配基本协调。因此,需要通过严格控制人类用水、涵养黄河水源和实施调水补黄工程等增加黄河水量;严格执行国家排污标准,控制入黄排污量和支流入黄水质;以实现持续而有效地减沙为目标,加大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努力减少入黄泥沙并改善泥沙级配;科学调控入黄的洪水泥沙,使之不仅兼顾进入下游的水沙搭配,而且兼顾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的长期有效利用,并妥善安置入黄泥沙;推进黄河流域水沙一体化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关键词】黄河健康生命径流量水质水沙调控
0 前言
黄河健康状况是全流域人类活动的集中反映。人类在黄河流域面上的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但真正对黄河健康生命有显著影响的是那些可能改变入黄水沙形势(包括径流、洪水、泥沙级配、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和水体质量等因子)和河床边界条件的活动。因此,要实现现阶段黄河的各项健康指标,必须调整和规范全流域及相关区域人类涉水涉沙活动的方式和程度,使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的洪水、径流、含沙量及其级配、入黄水质等条件得以实现,核心途径在于增水、减沙、科学调控水沙。
1 多途径增水
黄河天然河川径流量多年平均为535亿m3 [1]。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园口站天然径流量减少至430亿m3,人类用水却一直维持在290亿m3左右。黄河输沙、自净和生态用水量年均不足140亿m3,其中1/3以上年份不足100亿m3。按照1990年以来花园口站5亿t的年均来沙水平,黄河环境需水量(输沙、自净和生态需水的耦合水量)应为215亿m3,其中汛期需水152亿m3(含输沙需水100亿m3)。环境用水的严重短缺,使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黄河健康状况严重受损。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必须增加黄河水量,主要途径为:节约用水,涵养水源,外流域调水和减少水污染。
严格控制人类用水
在外流域调水入黄措施生效前,控制河川径流的关键是在用水、配水和节水等环节充分挖掘黄河自身水资源潜力。
调整水分配思路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应以黄河平枯水年年均天然径流量作为分水基础。目前沿用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针对丰、平、枯等多种来水水平的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实际运行发现,用水矛盾最突出的年份是区域降水较少的平水年和枯水年,此时,黄河自身用水往往被过分挤占。因此,应调整黄河水资源分配思路,将黄河平枯水年的年均天然径流量作为水资源分配方案的基础。
明晰黄河各支流水权和地下水水权分配方案。1987年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分配的是全流域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黄河实际配水调度中主要依据干流重点河段实测径流量,因此当在黄河支流取水或傍河抽取地下水时,必然减少入黄地表径流,但减少部分目前仍难以客观反映在用水。户的耗水记录中。因此,为真正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必须在省区用水总量控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分配流域内支流和地下水水权。
人类应该与黄河共同分担水损耗。蒸发、渗漏和测量误差等是不可避免的水量损失,但在目前的水资源分配中,黄河及其生态系统是此水损的唯一承担者。该部分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途径分析途径关键黄河生黄河关键途径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