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
论文摘要: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阶段,加强大班幼儿体育规则意识的培养能使他们上小学后更快适应小学体育课教学与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幼小衔接打好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选择本课题研究,从中探讨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培养的方法途径。
论文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意识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活动对增强人的身体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保证学习有充沛的精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期正是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体育活动纳入健康领域加以保证,要求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儿受自身能力、身体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必须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培养幼儿遵守体育活动规则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以体育促健康的目的。
二、研究目标
(一)探讨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培养的方法途径。
(二)增强大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则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关键概念界定
(一)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二)规则意识:是遵守这些制度或章程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大(一)班幼儿38人,其中:男22人,女16人。
(二)研究时间:2008、9—2009、6。
(三)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即在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状态下,以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解决幼小衔接中现实问题为中心,按照“计划——实施——反馈——纠正”程序,边实践边探究,边反馈纠正边完善,力求最佳的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探讨出培养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规则意识的有效途径。
1、注重环境的熏染,使规则内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环境。它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师所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所以,物质环境的创设和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幼儿适应环境,内化规则。
2、提供充足的活动器具,以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试想一下,一个在物质上匮乏的幼儿园,如何保证孩子有充分活动和交往的机会?又如何控制活动时幼儿争活动材料而引起的纠纷呢?所以,除了园里购买的活动材料外,我们教师还做了自制的体育活动材料,还发动家长带来一些盒子等废旧物品进行加工,做到活动材料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保证了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从而避免了在活动中的互相争执。
3、体育活动设计重视暗示性,蕴含规则要求。如体游;小蝌蚪找妈妈,教师结合故事内容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1)小蝌蚪没长大时用跑的动作、长成小青蛙时用跳的动作(双脚并拢向前跳)。
(2)根据故事发展顺序在相应的情境中做相应动作。
(3)听音乐信号的变化做动作。
4、教师直接提出规则要求,注意讲解艺术性
(1)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幼儿不能讲反话。因
关于大班幼儿体育活动规则意识培养的行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