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政发〔2010〕11号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市场前景好、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高的朝阳产业。赤峰市有“内蒙古缩影”之称,拥有的优良级旅游资源数居全区各盟市之首。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市旅游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到了扩容、提质、增效的转折点和做大、做强、做精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以核心景区建设为关键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着力点,以公共设施建设为基础,整合优质资源,搞好产品开发,注重增加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竞争力,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推进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尽快把我市旅游业做大做强。(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推动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全社会重视旅游、支持旅游的良好氛围;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体制性、政策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者达到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占GDP的8%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2%左右,旅游就业人数达到6万人;到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亿元,占GDP的10%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5%左右,旅游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力争3—5年,把赤峰建设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文化旅游胜地,真正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转变。二、主要任务(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各地区、各部门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时要统筹考虑旅游业发展。根据我市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着力规划建设以石林—达里湖—乌兰布统—大青山为主的克什克腾地质奇观、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区域;以召庙—辽上京遗址、祖州、祖陵—庆州白塔—赛罕乌拉为主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契丹辽文化旅游区域;以玉龙响沙—二道井子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华夏第一村(温泉)为主的翁牛特旗、红山区、敖汉旗沙漠、古文化旅游区域;以王爷府—美林谷—黑里河为主的喀喇沁旗、宁城县休闲度假旅游区域;以赤峰博物馆—力王工艺园—红山、南山、西山公园—和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主的赤峰中心城区文化、购物、娱乐旅游区域,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主题多样、功能配套、资源互补的发展格局。(二)重点建设核心景区。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为目标,把阿斯哈图石林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地质科考、观光休闲旅游区;把喀喇沁亲王府建设成国内最大的展示和体验蒙古族王府文化的旅游区;把达里湖建设成中国天鹅湖摄影基地、中国北方自驾游营地和国内著名的草原生态科考体验旅游区;把乌兰布统建设成国家重要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国内著名的草原婚恋度假旅游胜地;把美林谷建设成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和国内知名的生态体育公园;把玉龙响沙建设成国内沙上运动和沙漠探险旅游区及龙文化展示区;把青山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第四季冰川科考旅游区;把召庙、辽上京遗址、祖州祖陵建设成国内知名的契丹辽文化旅游区;把黑里河建设成内蒙古著名的生态度假旅游区;把力王工艺园建设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研发展销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工业旅游示范园区。有关旗县区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明确各自的建设重点和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行专项推进,力争3—5年,建成一批不同风格、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三)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城镇。各地区、各部门要协力抓好旅游特色城镇建设,更新建设理念,完善建设思路,共同推出一批旅游特色城镇。中心城区和经棚、锦山、乌丹、大板、林东等旅游重点旗县城关镇要优先完善餐饮、购物、旅游咨询服务和旅游集散等功能;克旗热水、乌兰布统、白音查干、喀旗王爷府、宁城热水和敖汉热水、翁旗红山等旅游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彰显特色风格,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各旗县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抓好城镇周边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休闲农庄等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体验性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多样化。(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以构建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增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