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前,4名辐照厂工人和附近的居民,在院子东北角的台阶上凑了一桌麻将,打一局输赢一两块钱。麻将桌背后就是辐照厂的辐照室,几名工人正在辐照室旁的空地上铺砖块。他们说,发生那次事故前,这里停满了大小车辆。现在趁着这段空闲时间,把下水道修整一下。这就是“杞县利民辐照厂放射源卡源事件”的发生地。一个多月来,有关这里发生“核爆炸”的传言弥漫全河南。“绝对没事,要有事肯定我先跑!”说起放射源是否可能泄漏,王世强猛吸了一口烟。他是利民辐照厂负责人。在6月事故发生前,他正雄心勃勃,打算建设一座河南最大的辐照厂。所谓辐照厂,就是利用放射源在衰变过程中释放γ射线,为食品进行除菌保鲜等处理。与全国绝大多数辐照厂一样,利民辐照厂使用一种放射性金属“钴60”作为放射源。在国家5级放射源等级制度中,“钴60”属于Ⅰ类放射源,即极高危险源。这代表着,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目前,利民辐照厅门口贴着封条,等待将要运到的两台机器人。据称,8月将彻底处理完毕。放射源卡住了 1997年成立的利民辐照厂,位于杞县西关七里岗村北,,包括一个封闭的辐照室,以及遥控室、一个仓库和四个冷库。工厂持有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十几米外就是商店和住宅。辐照室是一个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封闭空间,用厚重的墙壁将射线屏蔽。工作人员将货物送入辐照室后,将大门封闭,然后在遥控室里,用遥控装置指挥钢丝绳,将放射源从辐照室内的源水井升起,进入垂直焊在井外钢板上的直径27厘米、,进行放射辐照。作业结束后,再将放射源降入水井,然后工作人员进入辐照室取出货物。从遥控室无法看到辐照室里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装置“盲操作”,一旦降源成功,装置上的绿灯就会亮起来,反之则是红灯。利民辐照厂现共有3段合计超过1米长的“钴60”放射源,平时就放在6米深的源水井里。源水井水有一定要求,“如果水质不好,碱性或是酸性的就会对放射源的源壳造成腐蚀。老厂子的装置经常发生腐蚀现象:源壳破了,腐蚀了,污染了井水。”专程到杞县处理该事故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安全部主任陈凌,这样告诉《望东方周刊》。像利民辐照厂这样的老厂,过去都是由井水自己蒸发,然后再蓄水进去。后来按照国家的新标准要求,利民辐照厂安装了一个贮源井水循环处理系统。但是根据之前国家环保部检查的结果,它一直没有按规定定期使用。除了源水井水,放射源的升降装置也是一个核心问题。陈凌说,利民厂的装置还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靠机械降源。“目前对辐射装置,国家环保部出台了15条具体的细则。特别是要求安全连锁。所谓安全连锁,就是一旦触发某些不安全的环节,比如开门、断电等因素,必须让放射源有条件回到安全的地方。比如断电降源,就是安全措施之一。” 2009年5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北方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在利民辐照厂例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对这些“老旧设备”提出了全面整改意见。整改期限为2009年9月30日。 6月7日,放射源升降装置果然出现了问题。只不过,这起事故显得很偶然。王世强向本刊记者回忆说,当天他正在距离辐照室约20米远的厂长室里睡觉。大约凌晨2点,工厂值班人员敲门将他喊醒,说夜班结束后放射源无法回井,“卡住了”。根据两天后从遥控车摄像头传出的图像,当天接受辐照的辣椒粉向西南方向倒塌,压倒了护源罩,同时钢丝绳与放射
漫谈杞县辐照事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