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沙十大标志性建筑.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 天心阁天心阁,为“新潇湘八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八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天心阁景区因天心阁而命名,以天心阁与长沙古城墙为主要景点,与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崇烈亭、崇烈门、《太平军魂》浮雕、历史名人石刻画廊等组成景区核心景观。自古享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天心阁不但是古城长沙的象征,而且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与变迁。雄踞长沙城南古城墙垣之上的天心阁,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成为鉴证长沙历史的活化石。天心阁主楼原为一层建筑,至清乾隆年间加高到两屋,以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44年)《四库全书》总阅官李汪度所作《重修天心阁记》为证。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后复修城垣,将原两层扩建为三层。阁楼由主阁及南北两副阁组成,,副阁两层高10米,中间以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风骚。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属典型的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据主阁二层保留的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长沙府志》所载,其始建于四百多年前的明崇祯年以前。主阁旧时曾为观测星像,祭祀神灵之所。相传建阁时其正对应天上主管人间寿命的“长沙星”,故原名“天星阁”。副阁分别供奉主宰人间功名的文昌帝君和奎星两位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因此后更名为“天心阁”。“极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所以湖湘学子常聚于此,不仅希望有朝一日学业有成,封侯拜相,而且登高远眺,长沙“山、水、洲、城”美景皆可尽收眼底。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毛泽东主席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与同学蔡和森畅游天心阁所吟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不仅如此,天心阁下的古城墙还是古城长沙的重要军事要塞。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的古城墙原为长沙王吴芮所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后至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长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见证。两千多年来,三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战死天心阁下,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和“长沙大火”曾在此演绎着十分悲壮的故事,致使天心阁和其所在地饱经战火,屡遭创伤,数次翻修,成为今天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数不多的载体和纪念地。古阁雄踞,气象蔚然,游者登临,瞰湘流北去,招岳色南来,放眼祖国江山,热爱祖国之情,振兴中华之志,无不油然而生。 开福寺在长沙城北新河与湘江交汇处凤嘴,有一座殿宇宏伟、气势非凡的千年古寺,这便是三湘名刹开福寺。开福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

长沙十大标志性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744 KB
  • 时间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