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我所崇拜的钱学森班级:164003学号:103761姓名:李东伟从初中到现在,让我尊敬和佩服的人很多,然而最让我觉得更值得大家特别是青年人学习的人物莫过于别誉为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大家都明白,钱学森是我国少有的在国际上被各国所公认的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奇。做为青年人,做为建设祖国的新一代,我们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我们身上所应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应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我想钱老的一生中,我们学到的太多太多。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临安县。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在北师大附中学习的岁月里,在后来钱学森的回忆中,他认为那是他走上科学殿堂的重要的开始。钱老总是说: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那么,在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使钱老这么的看重在师大附中学习的这多岁月呢?钱老曾经回忆,当时师大附中对考试形成这样的风气:“学生临考试是不做准备的。从不因为明天要考什么而加班背诵课本。大家都重在理解不在记忆。考试结果,一般学生都是七十多分,优秀学生八十多分。”如果通过死记硬背、急功近利获得高分,同学们反倒瞧不起。其实,从这句话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出问题的所在了,反观我们之前的中学生活,大家为了获得高分而不惜一切,沉重的学习压力导致了严重的心里畸形,大家关心的可能不是积极地创新,而是把成绩单上的那一纸分数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本应该属于孩子们发散思维的天性被抑制了,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够创造出真正的人才呢?其实,学校的先进,学生的优秀,恰恰不是简单地表现在考试成绩上,而是突出体现在全人格教育,体现在对考试与分数的正确态度。师生们都应该着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重死记硬背,不计较分数的得失。发挥我们本身的特长,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有意义的事情,不应该让它成为获得高分数高名次的工具。钱学森晚年时,曾担忧现在的学生自身缺乏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因此,学习知识正确的目的及良好的人生观念我们应该明确。1929年,钱学森从北京师大附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在交大,钱学森的学录了当年他勤奋求学的历程。在钱老的回忆中:当时交大的学习氛围很强,在这里不像之前师大附中学习氛围那样活跃,大家都很努力,对分数看的很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要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显然这样的学习氛围是钱老所不赞成的,然而,即使这样他也不该落后,每次们考试非考90分以上不可。如今交大华山路校门右侧的老图书馆在钱学森读书期间,是“每天必去的地方”。除了上课以外,钱学森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机械、力学、航空等方面的中外科技书籍,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著述。他自己曾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我所崇拜的钱学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