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管理思想比较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巩在暖1,巩在禄2,祖佩香2
(,北京海淀100094;,吉林抚松134500)
摘要: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两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二者的教育管理思想进行比较与分析:关于教育管理权与教育对象;关于教学的管理思想;关于学生的管理思想。
关键词:孔子;柏拉图;教育管理思想
孔子与柏拉图同是生活在东西方奴隶制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都想乱世求治,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并有颇为相似的生活经历,都曾办私学,并游历各国。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人生追求,使两位对东西方文化产生长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在教育思想上既有各自特点,又不乏共同之处。关于二者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较多,但对其教育管理思想进行研究与比较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试对此作一比较研究,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对教育管理实践与研究工作者有所启发。
孔子的生平与教育管理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生活在春秋晚期,当时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的时期。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三岁丧父,幼年孤贫,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在年轻时,曾做过“委吏”和“乖田”,后来当过大司寇。他从小就立志为学,以好学闻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在近三十岁时开始从事教育活动,开办私学。他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在等级鲜明的奴隶社会无法实现。看到鲁室纷争,诸候争霸,他曾离开鲁国,先后到齐、宋、卫、陈、蔡等诸候国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前后十三年,到处碰壁,最后,又回到鲁国,潜心教育和典籍整理工作,“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为社会培育出大批有用人才。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在此,仅将其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方面归纳如下:
关于教育管理权与教育对象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满怀救世热情,一方面眼见周礼破败衰落而痛心疾首,希望通过教育恢复“周礼”,达到建立合理社会秩序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又把教育作为立邦兴国的重要条件。《论语》中说:“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从教育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出发,孔子不仅强调国家要办教育、管理教育,也提倡私人办学,他自己就是“开办私学”的表率。在他看来,教育是和政治紧密相联的,国家办教育是为了维护政治统治,而个人办教育则既可以为国家培养“士”,也可以培养弟子,以代己推行政治主张,间接“参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打破了当时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他在招收学生时,不分民族和地域,不分行业和出身,凡“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他的学生来自当时鲁、齐、卫、晋、蔡、秦、宋、薛、吴、楚等诸国;而且家庭出身不同,有象孔子一样出身“贫且贱”的颜渊、冉壅,有商人出身的子贡,也有出身贵族的孟懿子和南宫适。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不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束缚,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促进当时社会发展

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1-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