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实践-水利治理[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探索;实践[摘要]几年来,水土保持司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生态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积极探索,调整思路,推动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转变,密切关注。及时总结各地在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围栏封育和休牧轮牧的实践,提出了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思路,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效果良好。[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0-0941(2003)01-0010-12江泽民总书记1997年8月5日作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并在1999年6月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同时指出: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朱铬基总理2001年3月17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强调:“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建成我国西部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中央把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人点。1999年12月,汪恕诚部长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关于水土保持的一个材料上批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一要坚持50年来的成功经验,H要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虽经多年连续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需要治理的面积尚有200多万km2,治理进度慢,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沙漠化呈扩展趋势,侵蚀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形势在呼唤着新的水保生态建设思路的出现。几年来,水土保持司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生态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新的治水思路和汪部长的重要批示,积极探索,调整思路,推动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转变,努力做好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生态修复这个课题,进行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实地察看实施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的状况;进农户,与农民群众交谈,听取看法、意见和建议;看羊圈、牛舍、沼气和蔬菜大棚,了解农村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情况;与农村基层干部和市县领导交换意见,与科技工作者进行探讨,共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计。1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水土保持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和经验,综合治理是核心内容,其中包括封禁治理措施,即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措施,给林草植被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使其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大面积恢复。无论在降雨量较多的南方地区,还是在降雨量较少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有大量成功的实例,取得了明显成效,普遍受到肯定和赞扬。。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兴述“那一带的山都是走沙山,没有树木,山中沙子被水冲入河中,河高于田,一年高过一年,河堤一决便成水患,久不下雨又成旱灾。”到了1970年前后,一些专家把兴国县水土流失的惨状称为“红色沙漠”,并且呼吁:再不治理“兴国要亡国”。一位老红军重回兴国后,感叹不已,专门修了“望绿亭”,寄予期盼。兴国县在20世纪80年代初列为国家八片水保重点治理区以来,在积极开展人工治理的同时,坚持实行了封禁治理,突出了预防保护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目前全县林草覆盖率达74%,过去河床以年均4~6cm的速度在淤积抬高,如今以5~7cm的速度在降低,减轻了洪水灾
生态修复的探索实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