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庐 伙夫将军的重庆诗舍.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抗倭庐 伙夫将军的重庆诗舍.doc抗倭庐伙夫将军的重庆诗舍他拥戴了两任总统,又驱逐了两任总统;他的个人魅力如拿破仑般统摄全军,最后却又落得众叛亲离;他时而皈依基督、时而亲近三民主义,最后又投奔了苏维埃;他是名噪一时的基督将军、布衣将军、反戈将军、模范军阀……同时也是位激情诗人,曾在重庆拥有个人诗舍,他就是百变的冯玉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将军有文化很难找到一个民国时代的军阀像冯玉祥这么难以捉摸。一九二三年他卷入驱逐黎元洪的活动拥戴曹锟,次年十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又发动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拥立段祺瑞,后来又推翻段祺瑞;中原大战期间,他与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等人不间断地合纵连横、勾心斗角、敌友无常;他曾拥有军阀中最庞大最忠诚的军队,但却又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部下的忠诚;他时而皈依基督、时而亲近三民主义,最后又投奔了苏维埃。因此,当冯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来到重庆时,重庆政界的人们对他的态度泾渭分明:反对者批评冯玉祥历来是“论变不论常”,“显得多少有点时髦肤浅”;追随者们则认为,这是“顺应潮流,跟着时代前行”。而大众倒是对这位奇特将军的传奇故事津津乐道,并给他取了基督将军、布衣将军、反戈将军、模范军阀等等绰号。到冯玉祥离开重庆时,这些绰号又多了一条——诗人将军。冯玉祥1939年来到重庆后,寄身闲职,无所事事,于是在远郊偏僻的山间陈家桥买下一处民宅闭门读书。这所民宅,原为当地乡绅张海南的住宅,当时称为“张家大院”,冯玉祥买下后改名“抗倭庐”,以彰扬其抗日决心。整个宅子是由前一坝、内三个天井组成的三套四合院式建筑群,分上下两重堂结构,上院为副官、后勤士兵居住地,下院则居住着冯玉祥一家老小。冯玉祥置好住处,便邀请了著名马克思主义教授李达来此讲授辩证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冯玉祥闭门读书时,对国民党一般高级官员是拒不接见的。日子多了,引起蒋介石的好奇心,于是准备亲自上“抗倭庐”查探。进入会客室,看见冯玉祥写的条幅,正是苏轼《留侯论》中的几句话:“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暗指蒋介石与秦帝一样,用刀锯和油锅对付天下志士,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的人数不胜数。不知是未留意还是装没看见,蒋介石对这进门的“第一棒”毫无反应。宾主坐定后,他又看见冯玉祥写的大字对联,上联是“纸糊三阁老”,下联是“泥塑六尚书”。这是晚明文人讽刺朝廷大老们腐朽昏庸,冯用来借古讽今,蒋介石这次不能再装看不见,只得一个劲儿点头说:“好!好!”进了书房,看见翦伯赞正在讲中国历史,蒋介石很感兴趣,搭讪着坐下来也想听讲。翦伯赞却回答说:“对不起,已经到了时候,现在要下课了!”蒋介石还是一个劲儿点头说:“好!好!”心里却在暗骂:这臭脾气的冯老泥腿子肯定就是跟着这臭脾气的老教书匠,才学会绕着弯子骂人的。名噪一时的《菜花黄》抗倭庐有一流的学者,好学的主人,但没有成为有名的私家学府,倒是成了有名的个人诗舍。直到今天,走进这座宅院,房屋内外仍到处张贴着冯玉祥写下的抗日题词。庭院里悬挂着“抗倭寇门”,穿过三道二门,卧室里的老床,老式手摇电话机,也能找到“雪国耻”、“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一类的学以及诗书手札。一首歪诗颇为有趣:“山门盖房为何在地头?怕占良田民人忧。此心又有谁知道,不知我心乐悠悠。”冯玉祥出身伙夫,半生征战,文字上的功夫在专业文人眼里本来是不值一提。不过,抗倭庐里作出的诗

抗倭庐 伙夫将军的重庆诗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