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件的司法认定.doc职业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件的司法认定一、问题的提出案例一 2012年1月份,市民崔女士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主营各类女士服装。开业后不久,崔女士接到一位买家的订单,为了做好生意招揽回头客,崔女士发货前仔细检查了货物,以免有质量问题,影响到网店的信誉。下单之后,买家很快就将钱打到了支付宝上,本以为是做了单好生意,可几天后崔女士在网页上突然发现一个差评,给差评的就是自己精心服务的这位买家。崔女士随后联系了这个买家,一开始,买家说服装缺了一个扣子,崔女士让其拍照发过来,如果真存在问题,可以寄回来进行退换并由卖家承担邮费。可买家只是一口咬定崔女士的服装存在质量问题。为了讨好买家,崔女士按照买家的要求将一半的货款打到了对方账户,款到后的第二天,网页上的差评便消失不见。案例二在淘宝网等网络交易平台上,职业差评师利用交易规则中的漏洞,以“差评”敲诈卖家,少则几元,多则数百。一位职业差评师曾自曝:“不出10天,我们能让一家经营一年的网店倒闭,当然也能让一家饱受差评的商家看上去很美。”一些成交量低、信用值低的新店,最容易成为职业差评师“狩猎”的对象。成交量不大的店铺,几个差评就能把99%的好评度直接拉低成96%,这种效率让以信用评价体系为支撑的淘宝网络购物中的卖家不得不万分重视,从而掏钱就范。上述两个案例形象直观地点出了职业差评师勒索钱财的手段与本质。职业差评师,这是近期非常热门的一个词。网店每一笔交易成功后,买卖双方都会对交易情况作出信用评价,这是淘宝网用户诚信的重要标志。在淘宝网的信用评价规则中,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好评”加一分,“中评”零分,“差评”扣一分。随着积分的增多,淘宝卖家可相应成为心级卖家、钻石卖家、皇冠卖家。信誉度的高低是买家下单的重要依据。卖家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好评率和差评率。然而,这种评价体系在为买家购买提供信用参考,敦促卖家提高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价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隐形人群——职业差评师。他们每天在各大网店疯狂购物,但目的并不是商品,而是以差评相威胁,敲诈卖家钱财。有时候,一单“生意”就能获得上千元收益,而很多卖家都遭遇过这些人的威胁。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职业差评师的行为如果符合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构成要件的,将构成敲诈勒索罪。二、犯罪构成要件分析职业差评师是由淘宝网等网络购物平台催生的新兴职业。淘宝上有很多恶意买家做起职业差评师,专门以给网店差评为手段索要网店钱财,甚至还出现多人合作的“团伙作案”,给淘宝卖家造成巨大伤害。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的职业差评师,将构成敲诈勒索罪的主体。此类主体的共同特征在于:以盈利为目的,购买商家商品,然后以差评为威胁,逼迫商家给予其固定金额的财物;熟悉各电商网络交易平台相关规则,善于钻漏洞;有严谨的组织纪律性,一般都是团伙作案。该类敲诈勒索罪是典型的网络犯罪,行为人利用网络寻求犯罪目标,实施敲诈勒索犯罪行为,并从网络上获得非法利益。敲诈勒索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例如普通买家出于对产品瑕疵的不满而提出适当的赔偿要求,则不应当以犯罪论处。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
职业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件的司法认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