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莄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袁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大安法师发布时间:2012-11-81:09:30繁體版 芈【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螃——《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蒃这段文句不在九品往生章的里面,是在序分义里面,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往生之处之后,就恳请释迦牟尼佛教导往生的方法。韦提希心里在想,往生到西方净土那样清净庄严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高的修行功夫,也就是要有定善才能往生,她就请佛“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而释迦牟尼佛却是观机施教,知道阎浮提的众生烦恼习气非常厚重,大多数众生的心都是散乱动荡,如果不能舍去分别攀缘之心,那么思惟正受的清净境界是不可能显现出来的,所以就不能仅仅是宣说定善之门了,就要为适应更多的散动众生的机缘来开显一个方便,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开三福之行,因为韦提希夫人并没有请求这样的三福,她请求定善,然而释迦牟尼佛却宣说了散善的三福。芀这里有一个用意,就是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缺乏,信心难以建立的原因就在于智慧的不足。为了培植众生的智慧,给他们一个过渡,一个桥梁,先让他们修福,修福修到一定程度,就能转化为智慧,福至心灵,有智慧他们才能相信念佛往生净土一法。如果直接从信心契入,这对于少数宿世善根深厚的众生有可能性,但对于大多数众生来说,是很难去契入的,所以佛让众生先修三福。羈第一福是世间的福。“孝养父母”,就是我们念佛行人一定要行孝道。“修十善业”,十善业把杀业放在第一位,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止善,如果进一步,从积极的行善来看,不仅不能去杀生,而且还要放生;不仅不要偷盗,而且要去布施;不仅不要去邪淫,而且要修清净梵行;不仅不能打妄语,而且要诚实,要质直,要和诤,要柔软。对于贪欲重的要修不净观,对于瞋恚重的要修慈悲心,对于愚痴重的要对因缘观,要契入,这就是修十善业。那么这就是修世间的福。袅那么第二个是戒福,与世间的福德相比,那戒德更高了,因为是在修出世间法,由戒能够感得菩提之果。“具足众戒”,这个戒有多种了,三皈依、五戒、八戒,乃至于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不犯威仪”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当中,都要为这些戒作方便威仪,怎么叫方便威仪呢?比如我们的身业,你不能一天到晚就是跑来跑去,摇头晃脑,坐在这里也架着一个腿,躁动不安,你身业一定要安静,端庄。口业,你不能一天到晚就讲那些街头巷尾的事情,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这家长那家短,一天到晚就讲这些,言不及义。意业就是不能有邪思邪想,一定要保持正念,观照诸法的苦空无常无我,系心在佛号当中,一心正念。身口意三业都是很宁静祥和的,为你的戒律作方便威仪。薁那么第三个就是行福。“发菩提心”,这对于净业行人非常重要,这个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所以发菩提心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生命目标是把成就佛果菩提作为我们唯此为大的生命目标,这样我们的心量一下子就打开了。“深信因果”,一个能够深信因果的人,他必然在内心建立一个自我防御系统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