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船体开孔原则工艺.pdf


文档分类:汽车/机械/制造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船体开孔原则
I
船体结构开孔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体结构开孔(含开口、切口)规则和补强形式。
本标准适用于船长≥65m 的钢质海船,其它类型的船舶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船体结构流水孔、透气孔、截漏孔、相贯切口及补板、型材、端部形状
3 开孔规则
开孔原则
所有开孔应有光滑的边缘和足够大的圆角,圆角半径为开孔短轴的 1/10,且不小于 30mm。开孔
应远离切口和肘板趾部;
高应力区禁止开孔或避免开孔;
高强度钢构件尽量少开孔,若开孔应采用椭圆形或相当形状;
开孔边缘不要靠近板缝,至少离开 50mm; 开孔与板缝相交时,孔边缘离板缝不小于 75mm,见
图1。


图1

凡船体结构上的开孔,都会影响船体结构的强度,因此尽可能不开孔。若要在构件上开设超过
规定的孔或在特殊部位开孔,应事先与有关专业人员协商开孔位置,并应采取补强措施。
甲板开孔
舱口角隅
各种类型船舶舱口角隅的形式及尺度,见表 1。


1
表1
分类角隅形式及尺度备注
强力甲板大开口的角隅为抛物线形或椭圆形(见图 2a),不要求设其它形状舱口角隅一般要设
置嵌入板。椭圆形角隅的长短轴比为 2:1,即 l1:l2≥2:1 或 :1,相嵌入板(板厚比相邻甲板厚度大
当圆形长短轴应沿船的前后方向:(R)l2=Bh/20 不小于305mm,不大于 25%以上,而且至少应增厚 4mm,
杂货船
610mm;(R)l2≥Bh/20 不小于 300mm,不大于 1000mm 长短轴应沿船的但不需大于 7mm)。
前后方向;
角隅处的钢级:L≤250m 为Ⅳ级,L>250m 为Ⅴ级
主舱口开口角隅一般为圆角形,外侧 Rmin≥300mm,内侧 Rmin≥角隅嵌入板加厚为邻近甲板
集装箱 250mm(见图 2b),近机舱处尽可能大; 板厚的 15%,在机舱舱壁处为 25%,
船角隅为抛物线形,椭圆形或负半径的舱口角隅也将给予考虑; 应不小于 4mm,不大于 7mm,向舱
主舱口线外侧的强力甲板上通常不得开任何小的开口。口边前后延伸≥1m。
双壳体所有开口的角隅都应呈弯曲成圆弧形,边缘应平滑;
油船甲板开口呈椭圆形,其长短轴比为 2:1,长轴沿船长布置。
散货船一般舱口的角隅为圆形,尺度要求可参照集装箱船,其圆角半径圆角处的权缝应避开圆角的
R2≥Bh/24≥300mm 弧线,以保证避开角隅的切点,舱
口线内外的甲板板厚差大于 12mm
时,应设一平均厚度的过渡板。



2


1 抛物线或椭圆
1 2

a)
图2

开孔限制和要求
a) 在船舯 区域内的强力甲板上开孔,其圆角半径为开口宽度的 1/24(Rmin≥300mm)。如舱口
围板为套环形式时,圆角半径 Rmin≥150mm;
b) 管子和电缆穿过甲板的开孔,应避开舱口角隅和高应力区;
c) 船舯 区域内强力甲板上的开孔宽度不得超过舱口边至船边距离的 6%,其它部位甲板开孔
宽度不得超过舱口边至船边距离的 9%;
d) 当开口不符合长宽比 2:1 或高强度钢开口小于 2~ 时,应采用套环形式。
外板开孔
禁止开孔范围
船舯 区域的舭圆弧外板和舷顶列板圆弧形舷缘为禁止开孔部位,外板开口应避开上层建筑端
点。
开孔要求
2
a) 海水吸入口和其它开口都应有足够大的圆角;
b) 所有开口的布置应尽可能使肋骨、纵骨、舭龙骨的不连续性减至最小;
c) 所有开口及邻近尾楼(或上层建筑)前端的开口均应给予完全补偿,补偿加厚板尽可能采用
嵌入板而非覆板的形式。
d) 货门(舷门)的开口应有足够大的圆角,且门的开口拟采用的补偿形式将予单独考虑;
e) 若外板开口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则开口角隅应为半径尽可能大的圆弧;
f) 在干舷甲板以下大于 450mm 或夏季载重水线以上小于 600mm 的范围内设泄水孔和排水管时,
均应设置止回阀。
构件开孔
主要构件的开孔
一般开孔的高度不应超过腹板高度的 25%(双壳体油船为20%),且孔的位置应使

船体开孔原则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陈晓翠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