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联的写作规则.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对联的写作规则 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联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谐的结构形式、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对联题,一般是重点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题型以主观题为主。拟写对联,既要明确它的主要特点,又要掌握一定的技法。下面以2013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对联题为例,解析拟写对联应遵循的原则和解题技巧。拟写对联应把握六大特征: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古人把上声、去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阴平、阳平)相对。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解答对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命题指向。近年来,对联命题材料开始由课内走向以课外阅读为主,尤其是指向当地人文资源,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家乡的了解。(2)弄清题目要求。拟写对联时要注意审题,不要忽视题目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3)遵循“宽对”规则。中考对联题的拟写,一般只做“宽对”的要求,所以,应力求达到这样几点要求:一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是上下两联意思相关,上下衔接;三是上下两联结构对称,词性相同;另外,上下两联的字眼最好不要重复。【题型扫描】一、拟写对联(2013内蒙古包头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1)上联: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下联:。(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对联的写作要求,并且认真分析上联的字数、结构、词性、节奏等特点,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答题要求或材料,选取与上联具有意义相关的对应词语。如(1)小题,上联陈述的对象是“为人”,那么下联可以选择“做事”、“处世”等,还要注意后句与前句

对联的写作规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6-18
最近更新